分卷阅读95(1/4)

    安裕容向林满福:“是买了什么海货罢?”

    林满福一面动作不停,一面重的国语回复:“小小,你说的应该是鳗鲞。这时候闻着腥,油煎上桌不知多香哩。”又冲安裕容:“这东西清湾镇都没有,只大镇才有海边上的渔民来卖。到今日都着急回家过年,价钱很是划算。我想少爷们带贵客回来,多买些错不了。”

    安裕容问:“钱可还够?”

    “够的够的。前次大少爷你捎回来的钱,办完年货还有的剩,回去就叫我婆娘给你账。这一趟不单买了海货,虾、酱鸭熏鹅、火,有好的都办了些。家里还有陈阿公自己上山采的笋,都叫我婆娘晒了,就等你们回来吃。”

    申城所在越州靠海,更兼陆河湖密集,本地产丰富,海鲜河鲜禽俱是家常谱,年货自是少不了这些。又多丘陵山脉,盛产竹笋菌菇山桃之类,可说山珍海味齐聚,味佳肴无穷。安裕容在申城买了新样货舶来品寄回庄园,特地随信捎给林满福一笔钱,托他采购本地材。

    虽说战火停歇不过短短数十日,江南地界,尤其申城以南,短暂的惊慌过后,几乎没受什么影响。乡间消息滞后,更加安稳如常。而南方革命党政府因北伐之需,大力征集军资用品,某程度上甚至带动了民间经济。即便最新通告要求民众不得庆祝旧历新年,到了乡村小镇,不过一句空话。且不说一路如何拥挤,镇上如何闹,只看到得庄园附近,村中贴红挂灯,家家舂米蒸糕,富庶些的人家门前窗还悬列着腌制的鸭鱼,引人垂涎。远近传来零星的噼啪声,是淘气的小孩在放鞭炮。节日气氛之厚,不必言表。

    晚饭时分抵达庄园,满福嫂与陈阿公不怕冷,也不知在门前等了多久。满福嫂看见颜舜华,直呼:“小囡囡模样可真俏!”望见后站在颜幼卿边的郑芳芷和徐文约夫妇,迟疑着不知如何招呼。

    安裕容一一介绍过,满福嫂上前两步,向郑芳芷正经行了个礼:“拜见夫人。”

    这一村都是同一家的佃家仆,满福嫂年轻时候嫁前,也曾在主家伺候过几年,学过一些规矩。年两位玉少爷在庄园里借住,都是年轻小伙,为人随意不讲究,上规矩自然守得不严。如今两位玉少爷正经成了庄园主人,又特地带来一位当家的,在满福嫂看来,份自是类同主母,颇多了两分小心。

    众人见完面,放东西先吃饭。晚饭是满福嫂陈阿公带人事先预备好的,温在甑里只等上桌。饭毕,两人主动凑近郑芳芷,汇报房屋分、年菜准备等事宜。安裕容、颜幼卿见嫂嫂驾轻就熟,乐得轻松,带着孔文致拆开行李,清东西,分送礼。林家夫妇与陈阿公以人自居,没料想竟然收到主家特地带回的稀罕新年礼,又惊又喜。

    一日舟车劳顿,几件大事说完,诸人纷纷歇。徐文约夫妇安置在竹篁里,隔了小池与竹林,地方略偏远,然独立方便。安裕容与颜幼卿同住掬芳圃,不比去年偷偷摸摸,这回光明正大住一块儿。郑芳芷母三人住涵翠轩,与掬芳圃一样,是间格局,颜皞熙住外间,母亲带妹妹住里间。满福嫂要安排小丫来伺候起居,依旧叫众人谢绝了。

    次日除夕,安裕容、颜幼卿多少有儿主人意识,不好意思赖床。穿整齐到前厅,才发觉竟是最晚的两个。厅中条案上香炉瓶之类撤了个净,地排着一条条洒金红纸,两个孩连同徐文约,正挥毫泼墨写对联,陈阿公与林满福在旁帮忙托纸,嘴里夸个不停。

    “徐先生这字,写得可真好。我看哪,比上村举人老爷写得都好!”

    徐文约笑:“举人老爷写的什么样,林大哥见过?”

    “嘿嘿……没见过。不过江南艺专叶校的字,我可当真见过。我看徐先生你这笔字,比叶校可不差!”

    “叶苦寒先生是大艺术家,我一介俗人,哪里敢比?林大哥谬赞,谬赞。”徐文约嘴里说着“谬赞”,脸上却是容光焕发,显见十分受用。

    陈阿公:“徐先生写得好是当然,小小少爷和小小,这么年纪,也写得这样好,才是不一般哪!”

    安裕容见两个孩红着脸直笑,回复:“小孩不经夸,阿公莫叫他们飘上天去。”

    原来附近村庄每逢过年,都由上村一个前朝老秀才写联,各家拿些之类换取。陈阿公也提前换了几副备用,早起正要张贴,叫徐文约看见,无非“耽之家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天增岁月人增寿,满乾坤福满门”之类陈词滥调,心颇为嫌弃。正好林满福买回的年货中有几刀洒金红纸,家里也有现成的笔墨,遂亲自动笔写起来。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