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1/2)

    若传言印证,晋朝倾覆,那她可真成了千古罪人。

    一个朝代的倾覆,随之而来的是政变,是起义,是兵燹,是饿殍遍野,是浮尸千里,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唐潆明白这些,说她心中无一丝愧疚是假,但说心中有一丝追悔亦是假。事到如今,她能的唯有彻夜案牍,勤勉理政,除却陪伴太后以外,剩余的力统统付给朝政,届时才能将一座金瓯无缺的锦绣河山与后人。

    日临近,雪化冰

    海州已备战状态,海州卫皆备了工坊赶制来的枪炮军舰,又调毗邻两州卫所兵士共计十万人后方增援。

    虽不见烽火频传,狼烟四起,但在瞭望台上执勤的兵士俱都明白,前的碧波万顷风平浪静在不久的将来,便会被尸山血海卷云拥雪所取代。

    两国战一即发,是已不可逆转的事实。

    燕京离海州远,几重山川几重屏障,天的百姓不约而同地养了火烧不到眉便不不顾的闲适。且今日,尚有闹可瞧,岂能错过?

    这日初三,城中将举行皇帝的亲政大典,届时,循例便会大赦天

    京中各人家这阵以来已招待了不少外地打秋风的亲戚,这些亲戚多是指望这特赦令能圆了他们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不远千里万里赶赴燕京,亲自相迎。

    心急如焚,茶饭不思,坐立难安。家中无漏壶的,又唯恐听岔了城里的更鼓声,在院中来回踱步。熬过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总算将偏安一隅的太盼到了正空,双手合十,中心中念佛不停。

    而禁,亲政大典的确已近尾声。

    太和广场上站满了披执锐神奕奕的威武兵士,将文东武西两列朝臣簇拥起来。朝臣皆衣朝服,与官阶相应的梁冠,玄裳大绶,朱舄云履,黑压压一片执笏跪拜,山呼万岁之声回在宏伟庄严的城中,整齐而响亮,久久不息,显岁月沉淀积累而来的澎湃气势。

    一朝气象已可窥见一二。

    海州备战消耗大,加之迁都,国库积蓄虽是不少,但为远计,还需节省,不可大手大脚。故而此番亲政大典唐潆本从简,但太后意见与她相异,她自然顺从太后,更理所当然地以为太后同从前一般,总想给她最好的。

    唐潆一路走来,脚是雕龙刻凤的御后是俯首称臣的众卿,前——是巍峨恢弘的太和殿。殿中,会有王公宗亲,会有秉礼的执事官,会有玉玺宝册……一帷垂帘后,更会有她大逆不愿以江山为聘迎娶的心上人。

    在那里,将会行亲政典礼的最后一程序。

    虽太后将以母亲份为唐潆加簪、系扣朱缨,但唐潆更愿意自欺欺人,将它视为类似前世人与人伴侣关系确立的一方式。她知,她们之间光明正大地行昏礼终归太难。唐潆是个接受了现代教育科学熏陶的现代人,她们之间既无血缘,她自是不惧所谓人纲常,毕竟大清早亡了。

    但太后与唐潆不同,她自世家望族,一个规行矩步沉稳持重的人,能越过心中障碍,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既迁都的决定,唐潆早将自己百年之后的名声抛诸脑后,但她不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声,而非太后的名声。昏礼无非是个形式罢了,待选了良辰吉日,她二人共一室,饮了合卺酒,行了鱼,有了夫妻之实,来日更可携手养育孩,哪还有缺憾呢?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