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恤臣民 神州行宪 召旧部 异星驰(1/3)

    「恩师提问此节,想必拟妥了腹案;」刘协待替他们逐杯斟满茶,就侍立于侧的稟:「弟刚已稍翻过贾州牧快上奏的摺章,前后派驻那里的儿郎确实折损甚鉅;您老宽怀,我明日早朝即知会各职司门,让大伙遵从师父的话。」

    儘十分清楚贵为宪帝的徒儿并无其它意思,刘汉龙听完却心中一凛------。

    是的,这段对答若叫好事者传扬去,最后肯定会演变成又指导棋的他把持政权并企图谋篡;要候佇的刘协亦拉了张椅凳先坐在边,沉片刻的刘汉龙便蔼顏询问:「你既已略知官兵伤亡的大概,为师也就不再提醒甚至参与卹的事宜,一切都照军律陞赏即是;然而那颇大笔的额外开销,国库---负荷的起吗?」

    「师父放心,咱这几年由于您瞻远瞩,许多州郡的建设皆步正轨,不復有昔日捉襟见肘的窘况---」还没察觉他顾虑的宪帝便恭敬答说:「徒儿在曹大将军传递的消息中,猜测到那批寇境的傢伙极为难缠,就先召集财政单位把伤亡的补助预算研商来;这些大汉的好儿女因保家卫国而牺牲,我焉可不厚加赏赐?」

    「圣上这样,我很兴;」刘汉龙瞧他凡事均理得有条不紊,又得满朝菁英的佐助,暗思或许是到了该放手的时候啦;俟简述天的那番际遇后,随即对徒坦言:「自从你扛过辩儿的肩重担,始终秉持忱为百姓谋福祉,果真没让咱看走,微臣因而想---是否能卸丞相一职,带家眷回并州安居?」

    见兄终于「递辞呈」,关羽、张飞亦同声说:「我三人共退,望陛成全。」

    刘协最初先是呆了呆;但他晓得这积极培养文武接班人才的「擎天」自雁门关击溃罗联军后便逐萌退意,所以仅失落一会就容的:「恩师跟师叔们为社稷戎半生,是真的该好好安享天之乐了;然而---挑谁来接替相位?」

    「那原本散四方的各州俊彦如今俱效忠朝廷;兼之圣上已亲政了恁久,此桩难题嘛---,您慢慢的斟酌不迟。」瞧他快首肯,心骤宽的刘汉龙即避嫌说。

    不禁再次起并犹豫缓踱着;宪帝虽日渐果断英明,不过忽面临这需决择一名匡助者的国家大事,居然也如同师父、兄復皱愁眉,须臾后才喃语:「倘凭能力,郭奉孝、鲁敬、贾文和、荀文若、庞士元、徐元直、司仲达、程仲德甚至公瑾、孔明二位师兄儘皆为上选,却毕竟没曹大将军资;只是他对恩师倡导的民主政策另持看法,如果由此公继任丞相,会不会拖慢咱的制宪脚步?」

    「您是指---孟德鼓的『阶段论』吗?」忆及知经常掛在嘴的批评,刘汉龙便莞尔的劝解说:「那有何碍?他所不以为然的,无非是顾忌到野心分必利用尚缺乏问政素质的人民控制院会,因此才建议不可一开始就全面的授权。」

    想起这位汉末政治家的先见之明,且能提类似孙中山先生的训政主张,他即由衷的佩服:「不过阿瞒担忧是对的,百姓若不自教育基础扎,的确很容易沦为政变工,关于他阐述的论,曾与此公探讨的微臣---亦颇赞同;圣上要是仍有疑虑的话,何妨册立左、右相国,让奉孝分担孟德的决策压力。」

    「听师父讲完,徒儿的心里可安稳多了---」烦恼骤消的刘协等揖谢罢,遂又礼貌的徵询说:「那---恩师能否示返并州的时间,以便朝廷尽早署规划事宜。」

    「待那远赴凉州征战的兵班师回京都,臣就把丞相印正式接给他俩吧。」功成退的刘汉龙瞧痛事行得顺利,即跟徒间聊了起来;茶叙过程间他察觉这原被曹族欺凌的宪帝不仅已成茁壮,从调派鲁肃、庞统序掌大将军、师司令的用人佈局中更散发着自信,忍不住也代当年託孤的何太后欣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