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2)

    都不是普通人

    外面,没有了吴有为的对比,骑在上的吴俊也算是个孝了,因为他也时不时地举袖拭泪,看着还像那么回事。

    想一想李东,他只能跟这位是同科举人,却不是同一科士,而且俩人没集,可惜了,以后一定要抱好这位的大

    不过,他边坐着的这两位也不是凡人。

    坐在左边的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人。

    明代名臣、诗人。

    天顺三年乡试第一,就是解元。

    天顺八年,登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

    弘治十五年,升任兵尚书。

    关键是刘大夏受明孝宗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文升合称“弘治三君”。

    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太保衔归乡。

    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

    正德五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

    正德十一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如果有人细查的话,会发现这位简直是个斗士!

    他极力反对权阉,刘瑾等号称八虎,他就是打虎的武松,他遭了很多的罪,其实三岁的时候还被刘瑾使手段放戍边,但是他官声好,他路过的地方,上演了古代版“十里街送总理”的场景,百姓们在他穿着布衣徒步经过的时候,携筐送吃的,刘大夏所到之,人们为之罢市、烧香祝刘尚书生还。

    等到了戍所,各门怕得罪刘瑾,不送品不来问,却有儒学生徒送吃给他。

    吴有为求救的时候,就已经挑好了人,刘大夏年轻的时候就刚直不阿,遇到这,他肯定会伸援手。

    再说刘健,此人字希贤,号晦庵;洛人;在历史上,他是明朝中期名臣、阁首辅。

    刘健师从于薛瑄,于明英宗天顺八年(其实是天顺四年,不过剧需要,大家理解一)登士第,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并担任太朱祐樘(明孝宗)的讲官。

    孝宗即位后,升礼右侍郎兼翰林学士,阁参预机务。

    后迁礼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太保,改武英殿大学士。

    弘治十一年,接替徐溥担任首辅,加少傅兼太太傅。

    弘治十五年,加少师兼太太师,拜吏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明武宗即位后,奏请诛杀宦官刘瑾未成,只得致仕归家。

    不久,便被列为“党”之首,其后被削籍为民。

    刘瑾被诛后复官。

    嘉靖五年,刘健逝世,年九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文靖”。

    《皇明经世文编》辑有《刘文靖公奏疏》二卷。

    刘健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他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崇儒兴学,注重实务。

    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

    时称“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旁边两个护送他的人也不简单,都是他挑细选来的,日后也是官,现在有,总比以后攀附的好。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