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刘尚的选择(1/3)

    海汉在基建工程方面的开发建设速度是大明望尘莫及的,刘尚对这一的认识已经十分刻。驱使海汉投大量人力力修路自然是有诸多远好,除了军事行动方面更加效之外,更多的是为资和人员的通提供了便利,让海汉能在占领区快速推行自己的一社会规则。大明在两百年统治期没有到的事,海汉仅仅费一年多的时间便实现了,这样的发展速度与本地的通状况改善是密不可分的。而今后海汉在本地的统治牢固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包括通在的基建状况维系在一起。

    民众或许不会备这样瞻远瞩的战略光,但海汉人在这里修桥补路所带来的好,他们却是有切受。海汉建立的贸易系快速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民众也很快就意识到了社会转型带来的大利益,在有关门的推动之,像家庄这样的地方几乎没有本地人再继续务农了,纷纷开始转行从事收益更的服务行业和其他的机构。

    对于这样的社会转变,刘尚知本地民众肯定是乐见其成的,这一在南方的各民地和占领区都已经得到了多次验证。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远比遥不可及的中央王朝威严更能俘获人心,何况海汉还为本地所有的追随者提供了一条堪称光明的后路,只要这些选择投靠海汉的民众愿意,他们随时可以离开大明,去往真正由海汉独立统治的地区定居。

    而在占领区制作醒目的标语,正是针对普通民众的低成本宣传措施。不民众能不能透彻地理解海汉的用意,先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他们脑里形成一些固的意识,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这个刘尚……倒是个事的人。”

    刚从矿区回来的陈一鑫看到刘尚带着一拨人在村外涂画标语,便停来观察了一阵,然后给了一句评。他前几天接见刘尚的时候,并未向对方的任务,只是让其将移民营的宣传工作先抓起来。但看刘尚活这劲,倒是颇有取心,主动将家庄的标语宣传也揽来了,自然会对其又多了几分好。刘尚的档案上,前两个任职单位都给予了不错的评价,看样倒也不完全是客气话。

    “你跟他打个招呼,家庄西边的院墙,得给我们队留着,别一脑全给占了。”陈一鑫离开的时候向秘书曾晓文淡淡地吩咐了一句,不过语气中倒是没有什么愠怒的成分。

    曾晓文一边琢磨着上司的意思,一边开指令。他个人对刘尚也并无恶,只是觉得其到来对于移民营的局势是一个变数,特别是这家伙不声不响拿着自己批文去移民营提了一帮人事,这个动作更是让曾晓文觉得刘尚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不过自己的上司看来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担心,曾晓文觉得自己或许是有过于心了。

    对于经由曾晓文之传来的新指令,刘尚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山东占领区的民政工作接虽然已经在行之中,但所有人都明白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这里依然会是军方说了算。原因也很简单,在这次北上援建的团队中,并没有真正的层人随队来到山东接民政事务。就算工作接完成,也只是将的民政事务给专业人员来作,但地方理大权依然会在军方手中再一段时间。

    军队在山东控制区的特殊地位,在未来一段时期都不会有大的改变,陈一鑫的命令也正是现了这样的现状。刘尚的编制虽然并非属于军方,但在这里依然只能完全听从军方官的指令。

    “看来军队并不甘心退民众的视野。”刘尚在心中暗暗得了一个结论。

    对于北上山东后将会遭遇的工作难度,其实在三亚的时候就已经收到过来自于小宝等人的告诫。不过刘尚的确没有想到,来到山东之后会这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同行。这个意外带给他的吃惊程度,甚至不亚于当初他准备从三亚逃时,在船上看到了廖远和秦安等人被海泡涨的尸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