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2/5)

    说归说,他也没着黛玉与他平起平坐,只是指着边的椅:“你站着我得仰着脖同你说话,酸得,赶。”又吩咐人,“给娘娘先盛碗粥来。”

    刘遇个,也一向风风火火的,人们声音还未落,他已经了屋里来,看着满桌的菜先笑了笑:“你不是有许多忌,这些菜当真吃得?”

    紫鹃应了一声,就要去忙,底女机灵,早就盛了火的白粥,给她端上来。刘遇又问:“你们娘娘能吃哪些菜?”

    刘遇愣了一愣,而后大笑:“我从前在舅舅家见到你时,可不知表妹是这么个胆小的人。”

    刘遇也不是平白无故地提起雪雁来,指着她问黛玉:“我听说她从小没了父母,大约林公怕你走后,他疏于理后院,她一个小丫会受欺负,才叫她跟你一起过来的罢。”

    紫鹃不敢说话,倒是

    黛玉替他斟酒:“我要真坐着吃完这顿饭,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得觉得自己胆大包天。”宋氏极疼孩们,从不让媳妇儿端茶布菜、伺候用饭的人,到了侄女儿前,还是唉声叹气地教了她怎么服侍人。婶娘慈母心,语重地教她:“帝王家的事儿,你是不能犯一儿错的,他喜你时,你尚不能失了分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她到这么大,虽然一直有人在背后说她小儿,但大算得上懂事贴的,婶娘耳提面命的话,她总不至于忘了。况她也是过过寄人篱的日的,风刀霜剑步步,也足够把一个欺风傲雪的贵女成一个小心的人了。如今这里可比荣国府还要吃人,刘遇虽和外祖母一样护着她,但她毕竟是外祖母的亲外孙女,又是刘遇的什么人呢?

    雪雁听了这话,亦是反应了过来,悄悄拧过脸去,暗自庆幸罢了。

    这黛玉倒是没想过,只是回一想,却也是这个理。她当年屋里那些个丫,都有父母兄弟的,只有雪雁,年纪又小,又没有父母,母亲去世后,林海怕照顾不好她,才把她送到京里来给外祖母教养,他当时又一心扑在盐政上,连亲女儿都没有力养育了,何况是打理后院?如若她来了京里,雪雁一个无父无母、在她房里也只能些简单的活计、并不懂得人世故的孤女,又要在林家大院里怎么生活呢?

    雪雁因为年轻,犹犹豫豫的,真的了些菜。刘遇问黛玉:“这个就是你从苏州带到京里来的那个吧。”

    黛玉打娘胎里带了病来,这些年宋氏四访医问药,又有钱家祖孙帮她心调养了,好容易好转了些,不再时时犯病,饮上虽比从前宽泛些,也不能任了。例如羊这样燥的,从前她是半也不能沾的,如今也是得十分克制,幸而她自己也不痴迷于此,略尝了尝,知是什么味,了却之前的遗憾也就罢了,并不算多喜,她如今有了家人朋友,为了他们安心,也为了自己健康寿,吃上一直谨遵医嘱。刘遇为皇公贵胄,吃穿用度无一不,他也是个会吃、吃的人,倒也不是要跟着王妃清汤寡地吃完这一顿,只是涮锅的好现在了这,不味多么天差地别,总能找到可以一起吃的菜就是了。

    不过刘遇说到这里,还是切了正题:“我的母罗嬷嬷原也有个女儿,可惜死在了异乡,既然她与雪雁都不容易,不若拜个亲,在里也好互相照应。”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是,她当时其实还小,我们俩一起到京里来,人生地不熟的,都怕得很,也不知怎么办才好。”黛玉说起当年的事来,不由地微微摇了摇,“不过我父亲说,她和我年纪最近,能伴着我久久的,如今倒是一语成箴了。”她想起幼时最亲密的丫,也是林华的女儿绿鹦来,绿鹦比她年好几岁,幼时便在她边,她每每无助时,便是绿鹦安她,令人安心得很,她京时,为着绿鹦不能陪她来,还偷偷哭过,好在后来贾母派了紫鹃给她。但如今细想来,林海的选择也有他的理,雪雁当年虽什么都不懂,在荣国府的时候被紫鹃比去了,可是这么多年,她确实是陪伴自己最时间的人了。

    黛玉倒也没想这么多,回了里,命人给铜锅加炭火,把汤上,刚准备好,便听得人来报:“殿回来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