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

    于是第二天李昕伊牵着黄走在田埂上,田间的人看到他都要说上一句:“听说你买了盒胭脂啊,这是要送哪个姑娘啊?”

    然而更复杂的还在后面。

    有些

    李昕伊买胭脂粉是用来作画的。因此他一再和吴老调是二十文钱一大块的胭脂。但是吴阿公觉得是李昕伊中羞涩,而且那最低等的胭脂对姑娘的肤也不好。

    李昕伊:……他都还没发育,心照不宣个鬼哦。

    至于后来梧桐村的小伙向姑娘求都要送胭脂的传统,李昕伊表示,即使没有他,胭脂该送还是要送的。

    两个月后,他画的卉中,终于卖去了第一朵。画上的是一朵牡丹,艳红层层叠着,绽放着迎接着清晨带着气的光。

    黄被李昕伊吓到了,走到离他最远的地方吃草去了。

    吴阿公意犹未尽,想把自己当年实践”远近理论“的案例分析一遍,幸好吴阿公的老妻来了,看看自家老在外面嘀咕什么。吴阿公不好当着老妻的面揭自己当年的老底,李昕伊才得以趁机脱

    “城里的姑娘都用这。”吴阿公说,“二十文的太糙,送姑娘的就要细。”

    李昕伊的画很有特,一个是以红卉为主,以及注重光影的传达效果。透视的绘画技巧让这些画像是活的盛开的模样,有的画甚至比真正的还好看。

    万事开难,第一幅作品卖去后,除了牡丹,李昕伊又陆续地卖掉了两朵山茶、三朵莲和一束月季。

    吴阿公也算是看着李昕伊大的,想着这小要娶媳妇也是不容易,他于是贴了钱,给李昕伊带回了八十文一盒,白瓷装的小巧致的胭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李昕伊听着吴阿公的“远近理论”,只觉得脑发胀。但他又不好直接说自己对姑娘不行,于是:“阿公,真的没有什么姑娘。”

    李昕伊对光线的把握很有一手,光与影的成功结合,将牡丹绽放时蓬的活力表达了来,令看画的人仿佛听到了开时那细微的响动。

    李昕伊在放的间隙,就开始疯狂地画各盛开的、半开的,以及还只是个骨朵儿的。最疯的时候,李昕伊看着黄姑娘,都觉得它了朵

    李昕伊有素描的基础,但是对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却接不多。要打名号来还是要在符合人们的审的基础上新意。

    李昕伊努力的效果很明显。

    吴阿公了一回好事,自然不能藏着掖着,就和他老妻说了。老妻每日都要和左邻右舍闲聊,话题自然是不够用的,就把吴阿公的良善之举描述了一遍。

    李昕伊不想解释,于是他们一致地用一“心照不宣”的神慈地看着李昕伊。

    当然,以上只是李昕伊对自己的画的鉴赏。其实买画的是一位乡间的农人,他们家的女娃正在苦恼牡丹难绣。这位女的父亲不懂什么是瓶颈期,以为不会绣是没有参照的缘故,这才使得李昕伊的第一幅作品被成功地卖了去。

    李昕伊看着这掌大的胭脂盒,心复杂。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