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清河湾的小学(1/2)

    由于昨天了一场雨,山里肯定了不少木耳。接来的几天村民们继续忙着摘木耳,狩猎队则继续狩猎。不过这次狩猎队没有山,就在附近几个山打一些野兔什么的。这样的日又继续了6,7天,直到附近的几个山采摘的差不多了才算结束。村民们没有继续往山里面采摘山货,一是因为在往里走的话基本上没有上山的路了,往运送很不方便。路上耽误的时间太多。二是因为再往里走也不安全,那里有不少大型动

    狩猎队这几天的收获也不小,虽然没有再猎到野猪什么的,但是几天来,平均一家都能分上3只兔,2只山什么的。晚上几天要去捕些鱼回来,在加上过年时村里分的猪,这个年肯定能过的闹闹的。

    天气越来越冷,现在村民们已经很少工。叔叔大爷们忙着理前些日采摘回来山货。由于新鲜的山货不好保存,收购站不怎么收购新鲜山货。乡亲们在都要把这些山货加工成的山货再卖到收购站。蘑菇木耳什么的都要燥晾晒,松要从松塔里磕来,山桃也要去掉外面的青

    婶大娘们忙着在家里洗洗涮涮,腌咸菜,冬衣。现在冬天可没有什么大棚蔬菜,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土豆,咸菜了。会过日的主妇把秋天收的萝卜豆角什么的,一分晒成菜,一分腌成咸菜,一冬天就靠着这些菜和咸菜饭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也要给家里的老老少少准备过冬的衣服。

    山里人费鞋,大老爷们一年能穿破6,7双鞋。婶婶大娘们一年也就冬天的时候有时间,都凑着这个时候抓衣服呢。一群媳妇大娘们拿着自家的针线筐,凑到一块,拉着呱,手底都不慢,借着针将针线穿过鞋底,再一扯线,“嗤啦”一声,再将针脚拽实,手底快的人两三天就能成一双。

    成的鞋的样都不是好看,但是舒适合脚。芽儿的鞋每年都是杜的,每双鞋上面都会绣上蝴蝶,牡丹什么的,都栩栩如生,喜的芽儿都不舍得穿。据说杜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专门跟绣娘学过绣,一手绣活是村了名的好,以前有人家结婚还让帮着给绣盖来着。

    每次杜的时候,芽儿都会拿着针线在块旧棉布上学着的样比划着。那副认真的小模样,看的婶大娘们都说,“我们芽儿将来肯定是个巧媳妇,这么小就开始跟着学绣呢。”。

    虽然被大娘们笑话,但芽儿还真的是想学呢。上一辈她因为不好,不能剧烈运动久而久之就养跟古代大家闺秀似的的生活习惯,看看书,写写字,弹弹琴。本来就对女红有兴趣,但那时却没有地方可以学。现在看的绣工那么好,怎么能放过呢。杜见芽儿喜,也乐意教她,在她老人家的观念里女孩就要心灵手巧的,不会拿针线怎么能行。

    清闲来的日过得飞快。到了十一月,村民们采摘回来的山货除了留给村民自用的,剩的都卖给收购站了。村民们也算是彻底清闲来,村里的那帮孩也都彻底的玩疯了。现在也不用地,不用摘果,不用放羊,那还不可劲的玩。前几年到了上学年龄的孩,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都咬咬牙送到公社上学校去念两年书,省的将来都成了睁瞎。只不过这几年*革命闹腾的厉害,就连公社学校的不少老师都挨批斗了,到现在还没复课呢。

    芽儿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自家大哥已经十二岁了,小哥哥也十岁了,还都没有念过一年的书,认不得几个字,村里的那些孩也都差不多。等他们成人后正好碰上经济改革,没有文化他们将面临着岗失业,到最后只能依靠这一亩三分地,生活没有任何希望。芽儿不希望看到这群跟她一起大的孩,将来的生活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过得清苦。但是她年纪太小,提这个问题肯定不合适。村里也没有什么文化人,像小叔叔能念到初中已经算的上村里的最学历了。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一家人都坐在爷爷里的大炕上聊天。杜爹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在那里写写画画的计算着今年家里的收。芽儿看着杜爹在那里写写画画,突然灵机一动,一脸天真的问到,“爹爹,你在什么啊,这上面都是写的什么啊?”。

    “爹爹在算今年咱们家能分多少粮,多少钱。你还小,不认识。”,杜爹也没有抬,继续在那里算着。

    “哦,那哥哥他们都比我大,他们肯定认识是什么了。大哥,小哥,赶给我说说爹爹写的是什么,我都不认识。你们肯定认识对不对?”,芽儿继续问。

    在杜皓宇,杜皓轩的想法里,自家的宝贝妹妹难得求一次自己,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表现。小哥俩伸着看了半天,就见本上跟鬼画符似的,什么也不认识。小哥俩难得的羞红了脸,“对不起,芽儿,我们也不认识是什么?你问小叔,小叔肯定知,小叔在镇上念过书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