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2)

    乍见面面善新老师,学生们兴奋异常,先八卦了十五分钟。方思慎有问必答,不好答的就直言不方便,任由少男少女们如何旁敲侧击死缠烂打反讽激将,除去脸变化,言辞间始终岿然不动。急了,脆不言不笑,静默而立。毕竟是半大孩,以为老师脸上挂不住,纷纷住。待见方老师面平和,言归正传,知没真生气,互相挤眉一番,渐渐安顿来,开始听课。

    当

    这不能怪他。想当初十六岁的方思慎,直到校联考前三个月,才以转校生份取得国一的学籍,并正式改用现在的名字。原来那个略带女气的名字“何致柔”,知晓者本就寥寥,此后再没人提起。回到父亲边仅一年多的少年,虽然怀抱各隔阂,也明白父亲为了自己的籍和学籍奔走求告,煞费苦心,对于新名字与新份,心底,都是认可甚至期待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方思慎只有在看书的时候最理,因此现实生活被他得一团糟糕。他自己是既不承认其然也不追究其所以然的,倒也过得稳当。往事在他脑海中,都是一幅幅印象画,一幕幕黑白电影,提炼的经验教训始终有限。坏是总也学不会世故圆一类级技巧,好是凡事不会过分纠结,自寻烦恼。

    如此有特的老师,方思慎觉得自己应当多少留有印象才对。仔细回忆,却连当年毕业时班导师姓甚名谁都已茫然无踪。

    国一这门国学选修课,帽大,其实容相当。国文组负责此事的是一位老教师,平生最太史公司,以为“半论语治天”,莫如“一卷史书通古今”。何况讲故事总比理更容易引学生,因此定了课题为《太史公书》。第一学年招募几个国文老师番上课,零零总总讲了十几篇课外篇目。第二学年,所谓专题研修及论文写作阶段,校方也明白术业有专攻,因此决定聘请校外专家担任辅导老师。

    师生见面,八卦完毕。先问问一所学还记不记得,众弟争先恐后,举“霸王别姬”、“荆轲刺秦”、“项庄舞剑”等著名典故。细听之,野史传说居多,正经古文罕见。唯独一个学生,时不时开纠正同学错漏,关键还能引用原文,明显木秀于林。其他学生似乎很习惯也很服气,被纠正者上改,毫不怀疑,余者则齐齐侧目,啧啧惊叹。

    方思慎不由得翻开名册,把这个叫梁若谷的男孩多看了两。瘦个,坐在后排靠窗位置,得十分端正,鼻梁上架一副窄边镜。不说话时看去很文静,开说话会习惯地先仰,立刻显几分傲气来。

    当然,时至今日,又另当别论。

    所以他稍微回忆一番便自动停止,转而思量如何备课。想了两天,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方思慎对学生们的平完全没底,又拿不准最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接时特地向那位老教师请教。老先生摇晃脑:“京师大学藏龙卧虎之地,弱冠之年,博士之尊,后生可畏啊……国学乃我大夏民族之魂,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任重远啊……”最后给他一页已授文章目录,一张充斥着“薪火相传任重远”的课程计划,再没有其他参考资料。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