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2/2)
夏纪娘了一气,不知怎的便想到了张鹤。不过她知自己的这猜测有些不可思议,便也没再往想。
夏纪娘每年都会收二十来石米作为荒年备荒之用,她又不想提米价来售,便以往常的价格来售。清河村的村民闻言纷纷来找她们买米,一个人便买去一石。
张鹤与夏纪娘于人主义的关怀,决定将一万多公斤的红薯送给官府,以便他们解决分等、民粮不足的问题。而日一天天地过去,登门找张鹤买谷粮的人也越来越多。
倒是别的地方有百姓因米价上升买不起米, 便迫不得已变卖良田, 豪民趁机低价收买, 使得等变客,中等变等。
张鹤与夏纪娘觉得有古怪,一查才知这些人中有分是听了李寻等上等的命令来买的,目的自然是将她的米买光了,别人就不得不去向他们买米。还有一分人则是抱着同样的心思,打算找张鹤买多一些米,再运到村集中价卖。
为此张鹤规定,凡是三等及以上的不卖,四五等,一日也只能买五升。以一个壮汉一日三餐来算,一日也不过一升米,五升正好是五之家一日的粮。
太府寺少卿张廷轩上书指了天灾过后朝廷存在的一些弊端依旧未曾改变, 而百姓因丰收后急于将谷粮换成钱缗, 导致储存的粮不多,天灾发生时,他们便估了灾害的严重后果, 对粮行哄抢,导致米价升等。
两个红薯已经够一个大人吃饱一顿,一家五一日也不过费十文钱,他们自然是十分乐意,争先来买红薯。到了此时,他们才发现红薯、土豆才是真正的救命粮,他们再也不敢认为红薯、土豆不是两税的主要征缴对象便轻视它们了。
更加过分的是一些豪民、官便是借着此次小灾来提米价,朝廷为了抑制米价而设的常平仓也被投机的米商、豪民钻了漏。且官府劝他们开仓赈粜只是以低价售米以赈济,并不是让他们无偿赈济。
而张鹤似乎也懂得适可而止,停止偷偷地往谷匣中放米,很快,夏纪娘便发现米数正常了,而之前的一切仿佛是她看错了。
没米后,夏纪娘以红薯代替米,以一文钱两个红薯的价格售。一升米价格为五至七文,而搁在如今已经升至十几二十文,可红薯的价格却较于米价低了五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 各地的仓储制度也不够完善, 导致常平
第114章 江生
大雨停歇后, 抚州的官民都松了一气, 若是再这么去, 小灾怕是要成大灾。而清河村周围的许多等靠着向张鹤买米买粮, 也囤积了两个月的粮量,经过这样的天灾, 秋税减税是一定的,他们也不必担心因收成差便会饿死。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写到这里了!
而消息传去后,不仅仅是清河村的村民,连附近的村的村民都要冒着雨来买米。夏纪娘本盘算着二十石米除了自家留着用的救命粮外,也卖得差不多了,可她往谷匣一看,却发现米似乎不曾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