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那位好心捡走她的先生把她送到了寄宿制中学读书,而她作为孤儿又能够享受一定的社会福利,因此秋穆接受了六年苏联式的教育,并且莫斯科大学念书。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她偶然翻到了一本中文的书,才突然发现自己前十八年写“穆”字的方式一直是错的。

    一年半之后,秋穆跟着军队到了东三省,真正打起仗来,好多士兵都逃了。秋穆觉得在军队待不去,也跟着逃了。她也不知自己逃到了哪儿。在她快饿死的时候,一个满金发的女人捡走了她,把她带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大城市里。

    她生没多久就遭遇了饥荒。她的母亲到村外面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后来听说是死了。而她父亲把她卖给了丘的一姓秋的地主,那地主家的二女儿秋云海比她大三岁,于是就打算养着她以后当二小的仆从。后来她一面在地主家低三四的活计,一面给二小当陪读,倒是学了一些知识,也认得了字。

    秋穆十一岁的时候,军阀来征兵。由于是制征的,地主家的大小秋云山在年龄范围之。于是地主家便拿秋穆替了大小,尽她还不到年龄,但地主家给了征兵的军官一儿好,通也就过去了。

    这座名称怪异的丘山要说起来,其实是北平西南西山之中的一座,而丘自然也就距离北平不远了。然而这个“不远”却也是有条件的,因为毕竟隔着好几座山,北平的消息不容易传到丘,北平的影响也不容易波及到丘。这使得丘和别的那些在中国一九四五年的村庄没什么两样,虽然达八年或是十四年——它多少年——的抗战结束了,这里依旧贫穷、落后,并且甚至是充斥着封建社会腐朽的气息。

    当时,分钟小组除了作为负责人的亚历山大·恩格尔(Alexander Engel)教授和秋穆之外,还有恩格尔教授的夫人格塔·恩格尔(Gretta Engel)教授,以及另外一位比秋穆两届的博士研究生,帕维尔·格里戈里耶维奇·诺维科夫(Pa|vel Grikoreviovikov)。之后又有另外一位来自英国的博士研究生埃德加·佩里(Edgar Perry)留在了小组。最终分钟小组稳定为五名成员,并在十一

    结果秋穆在军队里经常挨打。并且由于年龄小的缘故,不光是军官,就连别的新兵也打她。她平时挨打又吃不饱饭,因此训练成绩也很差。然而由于前线缺人,她还是被送上了前线。

    因为村北面的地势的确比平原要得多,然而比起一般的山又觉得矮,所以当地人只认为它是个丘,而这座丘的南边儿的村叫“丘”。渐渐地,当地人都如此称呼自己的这片家园,后来反而忘记了那座丘的名字,只是随便地叫它“那座山”,或是直接叫“山”。画地图的人自然不会妥协于这样笼统的称呼,却反而它叫起“丘山”来了。

    于是秋穆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伊利亚(Ilya)·秋。

    秋穆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以说她人生前二十年的经历堪称传奇。

    后来她才知这座城市叫莫斯科。

    本科毕业之后,秋穆苏联科学院,在奥地利裔生学家亚历山大·恩格尔教授的引导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便留在恩格尔教授所在的“分钟”研究小组继续工作。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