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2)

    ,但万一呢)

    (所以希望看到的同志们都接着呼吁一儿,毕竟现在正是最的时候,那些没得选择只能忍受的底层劳动者才是当最需要帮助的)

    ☆、第十八章:安置

    秋穆照对那四级受害者以个人所分得粮4:3:2:1的比例计算了每人应分得粮的权重,而后便由民兵队的姑娘们给大家分了粮

    这一回,民兵队员们每人也分得了第四级份额的粮。虽然这比她们照分级应得的要少,但却至少让这些年轻的姑娘们兴了。她们也能够理解,作为民兵队员要有一儿无私的神,现在比群众少拿些,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也是值得的。

    而后,李有河又安排分到第四级的群众到院里每人挑一样东西。

    这回乡亲们对那些件儿挑挑拣拣时,就显得没那么多顾虑了,都挑质量好并且自己需要的东西拿。不过也正是因此,倒是产生了些许纠纷。

    丘的女人比较好面,不愿意在这么多人面前和别人争,一般若是两个女人看上同一件儿东西,或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看上了同一件儿东西,那倒也不会发生什么角。但若是两个男人同时看上了一件儿东西,那免不了总要争一番的。

    由于分到第四级的人是最多的,这样的事儿也就格外多。没过多久,民兵队的姑娘们便都参与到调解当中了。

    然而民兵队并不直接把某样东西判给哪方——她们也并不有这样的权力——而是通过分析两人对这东西的需要程度,来让双方相互理解而达成和解。这恐怕也只有在这样的熟人社会才可以实施,因为大家互相之间都比较了解,究竟哪方有更迫切的需要自然能够分辨。

    秋穆在这方面并不太在行,因为她对于丘各家各的了解还太少,只能听双方各自为自己一定要得到某样东西争着列理由。不过李有河却在多数都能准确地说双方家里的况,从而劝说相比之需求略不急迫的一方自愿放弃而结束争吵。如果碰上双方况相似而都不让步的,则去劝说某一方拿另外一件儿同样需要的东西而放弃原先争夺的那件儿。这样往往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在这些熟悉村里况的民兵队员的调解,很快第四级的群众也挑完了称心的东西。

    等到乡亲们都满意地走了,秋云山家的院变得空的,只剩那些被大家挑剩的东西,被随意地摊在地上①。

    不过那些东西仔细看看,其实也都还是能用的,其中至少有两件儿蒸面用的笼屉,还有一个虽然有儿脏了、但洗洗之后肯定结实漂亮的竹篓。还有几双可能是秋云山或是她两个女儿穿过的布鞋,仅仅是鞋面儿和鞋底的稍微有儿破损,便被地主家扔到了一旁。

    有几个民兵队的姑娘看这些东西都是群众挑剩的,便在打扫收拾的时候偷偷拿了。别人发现了之后倒也没有告发,大概是大家觉得这样没什么大不了,反而是被允许的——既然分粮的时候能够分到最低份额的一份,那么分东西的时候在第四级的群众走之后挑一件儿东西也是自然而然的。

    天渐渐沉去,民兵队张兴满召集大家说了两句,整理好剩的东西之后便让姑娘们解散了。

    秋穆拿着她的锄,正准备跟李有河一起回家,忽然听到后张兴满说了一句:“哎,对了,还没安置秋香呢。”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