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1/2)

    接叫我明诚吧。”

    “好,明诚。”古兰教授的中文平稳利,他似乎很满意明诚,“你不喜我的孙女。”

    明诚差给老:“不不不,您孙女我攀不上,不对不对我的意思是……”

    古兰教授一挥手:“这恼人的玩意儿,想它它不来,不想它它偏会砸你上。怎么说来着?‘有缘千里一线牵’,都在小指上呢。”古兰教授比划一自己的小指。

    明诚脸上气蒸腾。

    “听音,你不是北方人。”

    “是的,我是上海人。”

    古兰教授说话一老北京味儿,明诚也听不不地,该叫大哥来听听。老先生研究一辈北方官话的语法,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汉学泰斗。

    “我正好也没怎么用中文聊聊天了——前段时间我倒是有个中国留学生助手,他中文只会讲方言,大概是南方哪里,我分不来。我们都很沮丧。”

    明诚有拿不准老爷要说什么。古兰教授收了笑意,拿烟斗,看明诚:“最近十几年一直有中国留学生涌法国。你们来什么?”

    明诚一愣。威严的,在上的教授冷冷地看着他,问他,你来法国什么?

    明诚知歧视。他揍的人很多人冲他咆哮“回中国”。外来的异乡客,总是缺少人权。

    明诚打算站起来,走去,而且姿态要骄傲。

    明诚你自找的。

    他想。

    古兰教授先站起来。他面无表:“你跟我来。”

    明诚鬼使神差跟上去了。他怒骂自己,应该有气势退场,给这个糟老痛击,见他的鬼去。可是明家训练他的礼貌成了习惯,他必须不动声地看着事态发展。有的时候,他真恨这习惯。

    古兰教授一路领他走那个对开门,整面墙的,博大的窗明亮如心。整整齐齐立着一排排天立地书柜,古兰教授站在一个最大的柜前面对明诚:“你来。”

    明诚走上去,被整齐如砌的书籍震撼了。

    若瑟,《中国语札记》,《赵氏孤儿》。宋君荣,《元史及成吉思汗本纪》,《大唐史纲》。钱德明,《乾隆帝御制盛京赋之法解》《中国兵法考》《中国音乐古今记》。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直到1924年补遗完毕的亨利·考狄《中国书目》,几百上千的书本构建成历史最厚重的碑。

    “你看,这是当年我们去中国的目的。”

    明诚不可遏制地红了眶。

    “法国的耶稣会教士们传教很失败,完全比不上别的国家。可是他们对中国的历史,科技,人文,各项研究也是别国比不了的。”古兰教授和明诚一起仰看着这些丰碑一样的著作,“可以想象他们刚到中国的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听不懂中文也不会写,想学都不知怎么学。有个教士发明了办法,抄字典,每天抄八个小时,抄五个月。”

    古兰教授伸手抚摸这些书:“大家刚到中国,就被中国久远的历史吓傻了,这可比《圣经》记载的多了,怎么办。还有世界上为什么还有象形方块字?难中国是埃及的民地,中文源自埃及语?《圣经》上说上帝教授亚当的语言有残存分,别塔事件上帝使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但这事儿之前说不定中国人就和其他民族分开了。既然建塔的时候中国人不在现场,所以上帝允许中国人保留了……象形文字。”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