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1/2)

    可很显然,文康皇帝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数年之后,文康皇帝已老,蛮族来使,求贸易互。文康皇帝大喜,着令黎州王一力促成此事。

    只可惜皇帝已近暮年,又正值中立储之际。文康皇帝未有嗣,于是诸王见皇帝重用黎州王,恐皇帝会立黎州王为嗣,于是联合朝臣搅黄了与溯北的盟约。溯北在此事受辱,一气之起兵,得北境战火四起。

    此事牵连甚广,造就了不少冤案。待皇帝兵大胜溯北后,一连清算了不少朝臣与王侯,造就了皇帝在位时期最严重的血案。皇帝看好的黎州王死于刺客手中,原本就不康健的皇帝听闻黎王死讯,更是大病了一场,每况愈。在此事后不过数年,皇帝立了储君,便郁郁而终了。

    继任者并不能理解文康皇帝的决策,只觉得蛮族着实可恨,于是暂停了一切与蛮族友好往来,在有生之年屡次与溯北死磕,搅得边境百姓不得安宁。

    这场血海仇影响楚国朝政百年之久,后来就算再有继任者想要继承文康皇帝的遗志,也总是无疾而终。

    顾思源善史,自然在书中读过旧事。与蛮族贸易,于国而言乃是利事。可华蛮战,历来都是血仇,自文康皇帝逝世后,史书皆载乃是蛮族先毁约,攻溯北的。可百年前有位史官偶然得到了忘川先生的手抄本,却是得了另一说法。

    手抄本载,乃是诸王为了构陷黎州王,收买底押送粮的侍卫,屡次易中给蛮族半好半坏的陈粮。蛮人一怒之,就在数次易后刀杀了压粮的护卫。于是死去的那批护卫,被当诬陷黎王手与蛮族易叛国的证据。由此而起,酿成了一桩血案。

    继任的皇帝受此影响,认为蛮族不可相与,于是屡屡北征溯北,劳民伤财。却不知文康皇帝本意乃是想兵不血刃地收复溯北。

    粮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本。楚国若是常年与溯北易,牧民必然会从事可与楚国易的产业,例如多采集矿产,驯养羊等。来,溯北蛮人自然离不开楚国粮供给。如此一来,若是溯北稍有不从,楚国朝廷着他们的命脉,轻易便可解决霍。这样的置方式,总比往常兵,死去大半士卒来得好。

    更何况,蛮族草原也算是地大博,也有许多楚人需要的东西,因此与蛮族易是十分划算的。

    顾思源想,钟离然就是打着这么一个兵不血刃的主意,才起了要与蛮族易的念

    自先帝楚明始,蛮族与楚国只发生了寥寥几场战。自前些年钟离回大胜溯北,将蛮族公主格尔沁俘回后,蛮族吃了个败仗更是越发安分。

    蛮族现任的大君那是格尔沁的父亲,只不过自从女儿送到源州后,如今各的主事已经渐渐换了大君次。次在战场上见识过楚国铁骑的威猛,心怀敬意,对待这泱泱大国姿态越发谦卑,于是一心相与楚国好。这对钟离然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至于楚国国,原先的钟离回极度反蛮人,若是知皇帝有此等打算必然是极力反对的。可如今钟离回失去记忆,人也宽厚了许多。加上冬之时,钟离然大肆整顿朝堂,于是朝廷中已无掣肘皇帝决策之人,如此皇帝才敢动了大野心。

    此一计,乃是楚国百年大计。少则七八年,多则数十年,才能彻底落实来。幸而钟离然年轻,有足够的力去促成此事。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