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2)

    事充满兴趣,祖老大也毫不吝啬,事无细,一一倾诉。

    两人谈及兵法,陈庆之摇,“可惜我只读过孙兵法、太公六韬、孟德新书……这些还是常常在中值宿,从弘文馆中抄录来,自永嘉之,衣冠南渡后,兵书十不存一,可叹可叹!”

    祖老大抚摸着心,不解,“虽说知有兵法这回事,但俺们打战,哪里有空理会这些个,只是听将军号令,他让我们冲,我们就冲,让我们撤,我们就撤!”

    “将卒一心,令行禁止,这是好事。但是万一,你遇到了将帅无令,或是没法发令,而战场局势变化,你不得不决断时,又怎么办?”庆之挑眉问

    “当然是敌弱我打,敌溃我追,打不过就跑,哈哈!”

    “其实你这么,就是谙兵法之的,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庆之侃侃

    祖老大声赞,“好,好啊,是这么个理,记得参军给俺们将官授课,曾这么说过,可是我记不好,老忘。”

    “可惜,这些都是最浅的兵法理,更详细的,如一场大战的山势地形,敌我分布,将帅的谋略经验,要读到这些,确是难上加难”,庆之叹,“兵法韬略,往往是将门世家,家学渊源,又或是百战磨砺,无师自通,外人难窥其,我也只是时常独自揣一二。”

    祖老大轻捻颌上髭须,,“听你这么说,倒让我想起一桩奇事。数年前,我曾随昌将军去城南外一座小寺,筹沙寺拜访,想寻一位沙门,唤作济,可惜机缘不巧,没有见到,将军以为憾,你猜他是为了什么?”

    庆之目光一亮,“此寺名为筹沙,是否与前宋名将檀济有关?”

    祖老大一拍他的肩膀,“你小也太神了,我还什么都没说呢。”

    “祖老大有所不知,这涉及到檀将军的一个典故”,庆之兴致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师北伐,檀将军都督各路军事,不久后宋军缺粮,却有一个兵士投降,告知了北魏敌军,导致大军被包围。那檀将军不慌不忙,连续数夜,亲领兵士往返各营寨,清粮草,拿着竹筹唱数,你猜为何,原来他早已偷偷命人,将白米覆盖在了细沙上。此举不仅稳定军心,还瓦解了敌军的攻势。”

    祖老大抚掌而笑,“哈哈,此事有趣,我却不知。当时昌将军正是要去寻访,这位檀将军的后人,望能一睹檀公兵法。”

    庆之一拍大,“想来是如此,这位沙门济,不正是檀公的名字颠倒了过来,虽说冒犯先祖名讳不妥,但他是释门中人,想必是不在乎的。”

    祖老大斜睨而笑,“庆之,你可也是想去?”

    庆之,二人约定趁着年关休沐,上山拜访。

    那筹沙寺,位于城南三十里外的齐云山上,山寺幽,若不是祖老大来过,当真是不可寻觅。

    他们坐了两个时辰车,才来到齐云山脚,沿着蜿蜒的泥石小径,徐徐攀登,又过了半个时辰,才转过一片山坳,隐约见到一角飞檐。

    其时寒冬瑟瑟,万木萧条,只有些许孤松,枝虬结,云,几红梅,遥遥缀,清新冶艳。住在这里的人,不知是何等的孤绝离世,又是怎样的笑傲山林。

    那寺占地不大,远观不过二院落,寺门上虽挂了块黑木匾额,镂刻“筹沙寺”三字,却似一个小小庙宇,如此荒僻,想来香火也是少有。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