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2)

    周礼规定,士人婚礼有六项程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清朝婚礼亦遵循古礼,皇大婚则更是隆重。福晋由皇帝指定,无需纳彩问名程序,指婚后便要照着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程序来。只是为他请期的改为钦天监,办婚礼的改为务府。只是名号有变,实质上仍是古礼规则。这是说的皇迎娶正福晋之礼,至于庶福晋,礼节便省去许多。既不是皇帝指婚,也没有册封,只是略走些形式罢了。但考虑到妙语娘家份较,这礼已比一般人娶侧室多了许多。

    杜氏将女儿养到这么大,本想看着她风风光光嫁,却只换来个侧室之礼。心里未免不痛快,但有想到毕竟是女儿的大喜日,虽有不兴也藏在心中。和早两年虞赫成婚的况不同,虞赫成婚家里是多了个媳妇,妙语成婚则家中少个女儿。虞铨嘴上不言,心里也舍不得。虞蓠更不用说,知就要离家,心中压抑难受,什么也无心。

    于是杜夫人又问了问妙语:“我原也是和你妹妹一样想的,你是怎么想?”妙语只顾低:“凭父亲母亲主就是,何必问儿。”夫人是个过来人,但凡说这话的女就是心属那人了。一来这亲事不好推脱,二来妙语心甘愿,一拍三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虞铨夫妇不十分愿意也不反对,妙语的意思成了关键。她既然不说什么,父母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倒是小妹蓠不愿意。“蕙质丽,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嫁给人家偏房?”这话正说到了虞铨杜氏心坎里,这么好的女儿嫁给人家偏房,虽说是皇,心里也不舒坦。妙语心里早已许了十四阿哥,听到小妹这么说,不但不以为好意,反而认为她是吃不到酸,但嘴上不好明说。

    临阁前一天,蓠到房来,妹两个再一起说说话。看着放在一边的嫁妆,蓠突然

    当时律例上虽没有明令禁止满汉通婚,但旗民间都极少通婚,满人的正室一律不是汉女。皇正侧福晋都要经过册封受礼,妙语若是嫁过去只能个庶福晋,连侧福晋也不是。但庶福晋只要生便可以由丈夫奏报礼,封为庶福晋。虞铨夫妇不大愿意将妙语嫁过去便是考虑到她要庶福晋的事,庶福晋名曰福晋,实则与份无甚差别。胤祯在跟虞赫说这事时也考虑到这里,便信誓旦旦说只要妙语生他就上报礼请其为妙语册封。以虞铨的官职,让妙语嫁个好人家正室绰绰有余,但杜氏又考虑这是皇亲不好拒绝。

    虞赫回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虽说婚姻要商量,但皇说了这个意思,拒婚总是不好的。况且夫人问过妙语的意思,她并不说什么。妙语已经十八,也到了该阁的年纪。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