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罗英(新书求围观包养和推荐)(1/2)

    1987年的北京城,说实在的,值得逛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曾凌风只对跟钱有关的东西兴趣,至于城故天安门什么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价值,故而引不起他的关注,都是破城墙跟老房而已,有啥好看的?多看两就能增民族自信心了?就能让中华民族腾飞了?恐怕是旅游局的收腾飞了!

    要说最容易令曾凌风到屈辱的,不是别的,正是号称脊梁的那城墙,这座被曾凌风看成是对外策略弱无力的北方屏藩,在两千多年中,一次又一次地被北方异族攻破。它的存在,与其说是为了抵御北方异族的侵袭扰,不如说是因循守旧不思取画地为牢的表现,如果没有这墙,或者我们的疆域可以再大一些,团结到中华民族旗的兄弟民族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如今么,改革开放了,可是要搬掉人们心里面的那座城,打破闭关锁国的陈腐思想的影响,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事实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也不算多。

    于是乎,曾凌风站在八达岭的城墙上一览众山景的时候,忍不住诗兴大发,张,“啊——城——”

    周培林正陪着曾凌风游城,他是知曾凌风的神奇的,心想自己这个便宜外甥是不是也跟方仲永一样,生而知之,半岁能言,一岁成诗?此时看到曾凌风忽然有作诗的冲动,不由得万分关切,对他又能什么振聋发聩的诗来非常期待。

    曾凌风也没有让周培林失望,只见他满怀激声喊:“你是那么宽——你是那么——你是那么雄伟——你是那么昂扬——你让我的心灵那么的激——你让我的绪那么的张狂——站在你的面前我无话可说——你tmd就是一堵——用石垒起的墙——”

    听到这个便宜外甥在这里发放厥词,看到路人都一副万分惊愕的样,周培林的心怒火中烧,真恨不得一脚把这个便宜外甥从城楼上面给踹去。

    当然,这只能是在心中想想罢了。不过,周培林还是上离曾凌风离得远远地,一副“我不认识他,不关我事”的表,让曾凌风是狠狠地把他鄙视了一通。

    但是曾凌风对于故院还是怀有非常厚的兴趣的,在这里的游览也费了曾凌风整整一天的时间,以至于周培林都有些烦了。

    也是,他就住在北京,这些地方他逛的次数肯定不少。但是现在却陪着一个小孩慢慢游逛,不无聊才怪呢!

    故是世界上先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明清先后有二十四位皇帝在这里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它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构最致的古代殿建筑群,拥有一百五十万件历史文典籍和艺术工艺珍品。

    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织摄政阁,修改对清皇室优待条件,将溥仪逐禁,接了故,同时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理清皇室公、私财产及理一切善后事宜。事竣后整理刊印《故查报告》,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文,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唐宋元明之书法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金银、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财富,尽聚于此。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设古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行整理,并就开辟展室,举办各陈列,还编辑版多,公开资料,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若说将故的文一件件地看去,穷一个人毕生的时间也未必够用,仅仅是公开展的这些品,就足以令人回味良久。

    罗英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慈宁外面,遥想百年前西太后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只是这一切都已成为了过云烟,随风而逝了。

    罗英叹了气,自己来到京城已经两年了,在两年前的差不多这个季节,自己就象当年的老乡沈从文,走湘西,越过湖一个人到京城来闯世界。那时的自己走得自信,走得从容。一个山里妹,在偌大的北京城是那么渺小,这两年以来,除了极少几个熟悉自己的老乡,没有人知有个叫罗英的人在北京。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