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1/2)

    半个脑壳,那可真是……有儿不太雅观。

    胤祯最不能习惯的就是这月亮了,放在别人上,他看着别扭,放在自个儿上,每隔几日便需要剃一次发,冬日的时候嫌它冷,夏日不,又嫌它丑。

    这满大街的月亮,看得人

    胤祯外采风十日,画了四幅画,全都是人画,一幅画的是街市上的小商贩,在跟客人讨价还价。

    一幅是学堂里的场景,瞧起来只有四五岁的小家伙们,摇晃脑地跟着先生在读书,有歪左边,有歪右边,还有脆是斜着的,先生闭着睛,双手放在背后,一只手上还拿着戒尺。

    第三幅画,画的是农人耕作的场景,耕早就已经过去了,地里的庄稼都已经来了,一片绿油油的,农人们是在除草,年的都拿着农,小孩们则是空着手在地里草。

    最后一幅画,画的是纺织作坊里的场景,这也是唯一一幅只有女的画。

    胤祯总不能送皇阿玛一幅未婚女上街买东西的画,在作坊里辛勤劳动的女,画在画上就合适多了,这些女都是已婚的,甚至有的都已经了祖母。

    这些是纯粹靠手艺吃饭的人,每个人一天大概能挣三四十文钱,最为娴熟的技术工,一天的工钱甚至能拿到八十几文。

    当然了,江南最好的纺织女工并不在作坊里,而是在官方的织造衙门,每日的工钱也要比作坊里稍微来些。

    这些手艺好的女工们,收要比寻常百姓家的男

    照现在的价,六文钱就能买一升米(两斤左右的大米),每天能拿到四十二文钱,一天就能买七升米,一个月就能买二百一十升米(四百多斤大米)。

    普通的五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差不多也就是在一千文左右。

    当然了,这些钱对于皇阿哥来说,连打赏人都不够,打赏人都需要用银、用金,什么时候用过铜板。

    他只是觉得,生产力在某些方面并不弱于男的女们,地位应该再提些。

    别看江南文风重、商业发达,但是女的地位还比不上京城那边儿呢。

    也不知是不是他想岔了,这些个文人书读的越多,对女的禁锢就越是厉害。

    这四幅画在送给皇阿玛之前,胤祯先拿去给四哥瞧了。

    还是跟之前差不多的画风,虽然少了,使用的彩不再那么繁多,但那是因为普通百姓没办法打扮的那么光鲜亮丽,而不是十四弟的审纠正回来了。

    但总的来说,要比之前送给额娘的那幅画顺多了。

    最显的纺织女工的这幅画,年迈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的女工,年轻的、尚且还需要着面纱的女工,当然大多数女工的年纪都在二十岁左右,睛还没有熬,技术又都已经练来了。

    这幅画上画了有二十几个女工,在同一间屋纺织,衣着朴素,发上也多是绑着布条,没什么巧贵重的饰品。

    时,还是以山画为主,主攻人画的画家不多,关于女的画像也有,但大都是人,官家小、夫人,或者是里的妃嫔,富裕之家的女,这些画都是不能外传的,再是细致、惟妙惟肖,都只能束之阁。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