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1/2)

    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漏,可能会刺激一些人铤而走险。

    但四爷之所以犹豫不决,不是因为顾及跟直郡王的兄弟之,几位议政大臣跟直郡王的就更不怎么了,他们纠结的原因还在于这其中的大利

    别看的银两收回来了,之后又查了一起贪腐案,收回四十多万两白银,但国库还是不够富有。

    全国旱涝不定,赈灾需要银,修建利需要银,修路需要银,维持军队需要银……

    这上上销太大了,哪笔银都不想放过,更别说这还是一笔细的买卖,只要直郡王肯收,大清就会一直有银赚。

    尽与老八生意的时候,一年的利只占大清财政收的四十分之一,可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胤祯自然是主张大清有自己的船队,就跟前朝那时候一样,到时候海外的生意也能归朝廷掌握,再有郭络罗氏这样外逃的犯人,朝廷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在场的几个人里,胤祯是唯一有这个主张的,旁人不是不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本法,关键还是没钱,也就没什么可行,最起码是现在可行

    前朝曾多次海,每一次的费都是大的,本朝可没有前朝这么富裕。

    想要海,前期的投大的,不说旁的,就是商船造价就不便宜。

    老八和直郡王能海,那是因为带的东西少,只带了人和粮草过去,至于老八后来建起来的商队,那些船基本上都不是大清的,而是洋人的。

    说到这事儿,胤祯还真是佩服八哥的,在哪儿都能混得开,能够航海的船,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那是多金贵重要的东西了,八哥竟然也能来,而且还组建成了商队。

    大清从中获利不小,八哥肯定也赚了不少,如此才越不可能是八哥了这样的馊!主意。

    四爷当上皇帝后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银,国库里的银完全不够的,先帝当年是拆了西墙补东墙,欠银的时候,那已经是到了拆都没得拆的地步了,所以才不顾自己仁慈的名声,也要收缴欠银。

    后来虽然欠银是收上来了,但国库的银这几年一直是不敷,也就相当于一直是在消耗那些银,总有一天是会被消耗完的。

    胤祯跟四哥私底也商量过,贪腐一事,已经到了必须得治的时候了,先帝待臣宽厚,才会养那么多的蛀虫,如果不是这么多的蛀虫在,每年的财政收绝对不止这些。

    虽说,三年不改其志,但真要是停个三年不去这些人,还不知会多少银两呢,又会去多少。

    朝廷早一日把这些银收回来,就能早一日的事儿,兴修利也好,修路也好,造船也好,海也好,哪样都是需要大笔银的。

    直郡王的提议到底是没能经过同意,这隐患确实有些大,此时又正值大清新旧更替之时,安稳极为重要。

    不过这封信,到底是促使四爷定决心,决心现在就动一动那些国之蛀虫。

    先帝在时,甚至有几分奉旨的意思,曹家人几乎垄断了江宁织造一职,明明是朝廷的官职,却几乎成了曹家人可以世袭的爵位,几十年间可谓是捞足了油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