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九连环(2/2)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十年,任凭山风云变幻,世人怀名利之心请而又请,他悉数谢绝;宋家老爷弥留之际,差人送了继任家主的绝笔信,他也只回一句不必。

    听了那两个小厮的回话,赵文龄才知早前全数猜错。

    白家一向同宇文序面和心不和,宇文序多次借东楚世家之手打压汪白一党,若说朝堂是不见硝烟的战场,南婉青便是东楚一派扬的旗帜。这面旗帜一日不倒,天之主一日挡在东楚世家阵前;而只要宇文序依然重东楚世家,南婉青便不会倒。

    如今五年过去,宋家老爷驾鹤仙游,宋家也换了新一任掌门人,见赵家炙手可,难免憋着一气,不仅拉脸,请求赵家提携宋家仕,还想尽办法请归隐终南山的宋阅。

    赵文龄细细一想,大惊失,顾不得妹相见的正事,拎起裙摆就往院跑。

    更何况宋阅份特殊,天皆知,南婉青前的丈夫,宋家虽不属东楚一派,追本溯源仍是东楚旧臣,如此一来,便是东楚世家与宸妃娘娘,将绿帽往宇文序的

    可若是南婉青私会宋阅

    说是白家的六爷,给了几锭金,让我俩守着,宸妃娘娘和宋阅在里说话,千万不许放人去。

    [1]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元夷之通义也:自《史记·赵世家》。

    赵文龄自然想到,宋家脱离东楚旧族多年,独立派系之外,如今有心朝,风虽弱基毕竟还是厚,于白家而言,确是一枚趁手的棋。宋家昔日辉煌,如何甘心并东楚一派屈居末位,因此与白家一拍即合,并不难猜。

    赵文龄不要命一般赶来,跑得凤冠倾斜,上气不接气,仍是晚了一步。

    据说当年归隐并非宋阅本意,老爷一把鼻涕一把泪拦在门前,死活不许宋阅面圣,还备写休书的笔墨,说什么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不反亲,臣不逆君,元夷之通义也,怎能为了一个女与君上相争,断送前程,为族人招致祸端。[1]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汗珠落微微泛红的脸颊,宛如晨落绯蕙兰,滴答滴答,石砖绽开几

    如此风亮节却被勋国公白继禺请动,还献上一篇歌功颂德的《骊山赋》,赵文龄初次听闻,只觉如今编瞎话的人,自己不要脑就罢了,以为旁人也没有脑

    白家宋阅

    赵宋二家沾亲带故,背地里不免暗暗比较。东楚之时,赵家虽有帝师名号,但论朝中门生、天桃李,宋家首屈一指,风无二;大齐开国,宋老爷旧臣,不事二主,宋氏一脉远离朝堂,赵家后来居上,成了最受新帝重的旧楚世家。

    想来白继禺说动宋阅的筹码,便是南婉青。

    你想救他?南婉青问。

    天家威严岂容冒犯,倘若闹开,后果不堪设想。

    果真是白继禺,果真是《骊山赋》,果真是为了

    白继禺看中的棋岂是宋家,是宋阅。

    莫说规矩森严的皇家,就是寻常百姓家,也是足以供人街巷尾茶余饭后谈论半辈的闲话。

    南婉青。

    宋阅到底未能,却也不肯写休书,辞了太常卿的职务,隐居终南山。

    篝火宴青青煌煌之争,嫔妃席位安置后殿,隔着十二折的绢素曲屏,赵文龄听得胆战心惊。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