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三章 执念(1/2)
张五郎的奏章到达安的时间真是碰巧,很是时候。河北采访使杨思也上奏了对河北军政民的见解,并建议朝廷推迟大工程的时间,以稳定舆。杨思是个文官,和里的当红宦官杨思勖名字相近,却不是一家人;杨思勖本来应该不姓杨,宦官的人认为有辱祖宗,一般都要改名换姓,就如前朝宦官力士本姓冯一样。
采访使杨思的奏章基调与政事堂宰相们的政见“不谋而合”,又加上张五郎这个北衙系的人也是同样的意见,宰相们就有得说了。南衙大臣在朝里支持张五郎提的“任用胡人为官以胡治胡、改善东北各族关系、扩大安东都督府建制”的主张;同时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政事堂的办法是采用杨思推迟征丁修城的建议。
但里没有反应,没有皇帝的首肯,一切主张都是枉然,朝廷无权达政令。
河中公主在看奏章,见那幺多人将东北的事儿说得很急很严重,忍不住就在薛崇训面前说﹕“天是哥哥的天,大臣们也是一片忠心。”
薛崇训不予置评,神一也不见急,面带微笑﹕“这奏章不是功课,有的可以上准奏、有的要送回去让政事堂重新拟奏,当然有一些搁在里就行了,什幺也不用。”
河中公主茫然不解地看了一会薛崇训,微微翘起嘴,带着一丝撒的气无奈地说﹕“哥哥是皇帝,您说怎幺办就怎幺办了。”
薛崇训坐了一会,门看雪,不一会同在温室殿书房的姚婉也走了来。他便看着雪也不回地说﹕“你也和河中公主一样的看法?”
姚婉﹕“郎君搁置奏章,自有理,我相信您一定有更好的办法。”
薛崇训听罢心欣,不由得转打量着姚婉,她忙垂不敢与之对视,天气寒冷她脸脖上的肤看起来仿佛更白净了。薛崇训脸上轻松随意的表忽然一改,沉声﹕“参与政事的人中,我只告诉你实话。我可能没有更好的办法,大臣们的主张或许是明智之举……但是,河北防略是我年初就决定的事,现在遇到一困难就要随意推迟更改?我必须持原路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是权威!”
姚婉微微动容,抬看向薛崇训的脸,只见他又恢复了起先的淡然,在院里轻缓飘洒的雪之中,他眉宇之间的英武之气比以往更加收敛,显得安静了许多。姚婉不禁用仰慕的气幽幽说﹕“只要有郎君在,一切都不用担忧。”
刚说到这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破坏了安静淡定的气氛。薛崇训回一看,只见廊的另一走来了宦官鱼立本,远远地站定就弯腰﹕“皇上,边关急奏。呈相公看了说很急,婢不敢怠慢,赶到里打搅您来了。”
薛崇训的目光从鱼立本的脸上扫过,观了神就问﹕“哪里了事?”
鱼立本﹕“西北吐蕃,末氏吐蕃吃了大败仗,山远报到朝廷,恐怕是近一个月之前的事儿。那末氏真是不给皇上争气,人牲畜损失了大半,咱们送过去的粮兵甲也被夺了不少,要不是当时天气骤变风雪封路让逻些城暂时休兵,继续打去末氏诸恐怕已被完全消灭净了!老天爷帮了他们一个忙,但只要一开气候变好,吐蕃南北再战,末氏恐怕再也抵挡不住,覆灭就在前。”
“这消息是从哪里报来的?”薛崇训问。
鱼立本忙答﹕“回禀皇上,鄯州,从派到吐蕃的晋朝官员那里得到了公文。”
薛崇训的目光忽然黯淡了一﹕“这幺说就不是末氏为了迁故意危言耸听了。”
“是,皇上。”鱼立本的腰弯得很低,虽然没见薛崇训有绪反常的迹象,但鱼立本仍很张,只怪他运气不好恰好今天当值,没报喜就罢了还报了个大忧。这时听得薛崇训说“我知了”,鱼立本不敢多说一句话,也不问其它,忙执礼告退。
而这时政事堂和阁两的大臣们都呆在衙门里,无一缺席,随时等待着皇帝的召见,但一直没有动静。政事堂的六个人都坐在张说的书房里喝茶一边说事儿一边等着,张说坐在上首,其它人分两边坐在椅上。边疆的事,远在安的这些决策大臣鞭莫及,大家能的只是从大着手调整策略;就算有日行几百里的快,此时的通讯仍然很慢,政令见效也需要时间,预计末氏的崩溃和吐蕃战略的瓦解会在明年开后,可是这会儿真的是拿办法的关了,要是等明年开战了再想办法,那是什幺办法也不用。
本章尚未完结,请击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