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二十二章 薛翀(2/2)
薛崇训很纳闷,崔启难是神机妙算?除非这个时代有飞机作为侦查工,不然哪能见针时间和地把握得如此准确?不久后厂的密报解开了薛崇训的疑惑。
此时朝廷里气氛不太好了,李奕是张说推荐去的,现在没成事张说也得受牵连;而且李奕已经死了,他是程千里的心腹,程千里也不好受。而且接来该怎幺办?继续派大将去主持地方军围剿,还是直接上书从关中调兵?
杨思勖躬谨慎地答﹕“他是兵的人。不过他有个妹妹在程相的府上,很得程相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
此人在薛崇训的里也算一个有能力的人,事一接一,善于抓住时机,这些都是优。但缺陷也很明显,崔启一系列的计划太大,不够细。从他的保密措施和颁布的一些在细则上前后矛盾的法令就能瞧弥断。因为无数的漏,使得河北总李奕掌握了极大的主动。
而东线的战他并不怎幺重视,无论崔启裹挟到多少人都不足以让薛崇训产生压力,在晋朝军政财政都没有现太大问题的局势,一帮临时组建起来的叛军,缺乏训练、缺乏专业的军械装备,薛崇训怎幺也无法把他们当成对手。
薛崇训略微一思索,便说﹕“你去政事堂给宰相们传个话,就说李奕是个忠臣。”
薛崇训看完了奏章和厂密报,见在旁边当值的宦官是杨思勖,就问杨思勖﹕“张说推荐的李奕本来是程千里的人?”
原来那州刺史周吉在州衙被攻破之后落不明,接着和一众家逃到了河北,向李奕自首。李奕本来打算将此人押解回京由朝廷定罪,周吉求说自己丢城失地回京肯定是死罪,与其背着罪名而死不如给他兵冲杀敌营,搏个战死的名声。副将们也劝李奕不用费事,押回京了事;但李奕心,被周吉慷慨的话说动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况且皇帝也曾有过这样的法,在关北三城用罪将为敢死队冲杀敌营。
~发~布~页~:抓住河北百姓反抗征丁的机会。据薛崇训判断,他可能还和契丹、奚有所勾结,在河北活动还能得到外族的策应。
他最关心的就是杜暹在西北的一战,此战的胜负将关系到今后几十年甚至更久的边疆格局。杜暹有晋军兵五万,加上吐谷浑等国的联军、吐蕃末氏的兵力,总兵力不十万,实力是非常大的。但薛崇训放心不的是原作战,对于汉兵来说十分不利,导致这场战役的胜负很难预料。
通过兵急报上来的官方奏章描述的是李奕在叛军正北布置防线时,中军突然遭到叛军优势兵力的突袭,左右翼准备不足没来得及救援,李奕中军就溃败了。李奕和几个副将被围,然后自杀。
……四月,一份奏报败仗的奏章却完全乎薛崇训意料之外,它不是他最担心的吐蕃战役,恰恰是他以为全在掌控中的河北战。李奕战败了。
而且崔启的人扩充太快,可能也缺乏反间谍的意识,导致不少厂的细作混了他的队伍。现在薛崇训通过厂机构,对这人的况是了如指掌,连他的作战计划都搞到了。据厂的禀报,细作没能混叛军军机心,不料崔启没多少保密准备,这厮在军营里当着众多武将宣扬自己的抱负和计划,周围也没隔离士兵,于是什幺都了。崔启的方向是向北,主要取河北,地~址
不料周吉带人崔启控制的地盘后,立刻就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崔启沿原路击李奕中军,周吉当了向导。李奕军外围的地方军也够渣,一见对方人多估摸着打不过,几乎没有抵抗就跑;导致叛军主力驱直打了李奕个措手不及,兵败如山倒不到一天工夫就完了,自己也落了个杀成仁收场。
这时的政事堂正在议论兵败的责任谁来负,本来该当事者李奕来领罪,但他已经死了,而且是拒绝被俘自杀殉国的。照以前的惯例这样的人就算吃了败仗也不会被追究,还要得到抚恤。事到如今,只有张说主动请罪了。杨思勖来到政事堂传谕,又改变了状况,皇帝特意告诉他们李奕是忠臣,此中的意思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