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5)

    几人都觉得这主意好极。只是琉璃碗未免太过昂贵,一时半会也不好张罗。颜幼卿记得库房里见过不少西洋玻璃碗,说与王掌柜,立刻获得称赞。寻大小合适的一十只,盛上兑了颜料的,望去轻薄透亮,绚丽缤纷,不胜收。王贵和又急召唤工匠,以细铜丝将碗固定在绳索末端。崔师傅试着舞了一回,除去开始和结束时起落动作要格外小心,以防磕碰,其他均无障碍。

    如此一来,崔师傅演时则需两,一铜碗演火星,一玻璃碗演星。王贵和特地安排了一个事仔细的伙计,专给崔师傅递行,确保万无一失。

    如星这般分量足可压轴的节目,当然要留到正日那天方才亮相。平日练习,也单辟一地方,为的是消息保密,好到时候惊艳众人,筹。就连演武会会首,并店里其他事,也是直到演前三天,才借着全演练的机会,大开了一回界。

    相比之,颜幼卿资历虽浅,论掌柜心中信任程度,却已是丝毫不弱于店中老人了。

    到得三月二十一,街面已然远较平日闹。一些寻常小皇会,通常不辞辛劳,连演三天,以便多博些彩声。许多势力不够大的商家店铺,甚至学堂会社,也借着两日竞争不大,容易引起观者注意的机会而大力表现。

    颜幼卿参与的是筹备事务,到这时候反而轻省。只要不发生意外变故,他大可以轻松歇个整天,或者上街随意瞧个闹。因第三日自事以上都要去娘娘庙为东家现场助阵,王掌柜便许了两日让伙计们番告假玩乐。颜幼卿当然算不得事,只是个大账房临时协理,但王贵和有心提携,特意叮嘱了届时随同席。如果机会合适,让他在胡大善人面前个脸。故而这两日他都留在店里,换别的伙计歇工,最多有节目经过时,站在门瞅几

    一阵锣鼓喧嚣,自远而近。颜幼卿听一耳朵,应该是鼓会或者地秧歌。今日已看了两回,没什么新鲜,便在柜台后端坐不动。另一个留守店面的伙计捺不住,不等队伍到门前就奔去了。过得片刻,又奔了回来:“嘿,幼卿,快去看,是你最喜的报纸,叫《时闻尽览》那家,正免费发传单呢!”

    颜幼卿一听,忙起门。只见一队鼓在前,一队地秧歌在后,两侧几个报童,正往路人手里传单。颜幼卿刚抬脚,想起店无人看守,又停。看共事的伙计早凑上前,跟着队伍要了一沓传单,不觉暗笑。遂站在门等候。

    传单拿回来,五颜六,图文各不相同,铺了一柜台。两人兴采烈挨个翻看。原来这《时闻尽览》报社颇心思,将自家报纸上不同专栏的特文章单独拣来,譬如讽世漫画、坊间逸事、浪漫诗歌、传奇故事等等,每一页,印了十好几不同的传单。尽都是读过的容,这么拼凑起来一看,居然别有趣味。《仙台山历险记》赫然在列,颜幼卿的心儿说不来的微妙。忽然想到,如此阖城盛事,《时闻尽览》这般风正健的报纸,定然是要派记者专程报的,不知安兄与徐兄两位会不会现?自己如今这副样,也不知人家还认不认得来……

    三月二十三这一天,颜幼卿换上新浆洗的棉袍,认真梳了梳发,随同王贵和并几位事,早早便到娘娘庙外等着了。娘娘庙在码上游方向,相距不过两三里。好在距离近,否则如今天这般日,为了皇会巡城游行,河滨大只许行人通过。如王掌柜之,也是没有特权乘车行的。

    庙门两侧满了旌旗彩幡,庙前广场并不大,是两条斜街叉形成的一块三角形空地。斜街上密密麻麻店铺林立,均设有二三层台。这些台,就是观赏皇会节目的贵宾包厢了。位置最好的,本就属于各大商行,除去自家享用,往往还预留了座位给各方脸人。位置偏一些的,或可对外租,亦是一座难求。

    本地警备局巡捕房早派了许多巡捕在此驻守,维持秩序。巡城队伍还在来,庙前广场及两条斜街上已是人山人海,都想占个好位置,一睹为快。

    广源商行在此有个专卖舶来品的铺面,属于分店。面积虽不大,却是难得正对广场的好位置。胡大善人及给面接了邀请的几位贵客,将会到此落座。吃过茶参加祭祀仪式,再来看斗会表演。

    王贵和一帮人在铺面门前恭候,颜幼卿站在最末。大老板姗姗来迟,车,也没工夫与手寒暄,只顾着延请几位贵客上楼。王贵和忙招呼伙计送上果品心,亲自上前泡茶添。几位在大老板跟前挂了号的事一一上前致意,颜幼卿照例排在最后一个,鞠躬行礼,抬问好。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