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可无的序言(3/4)
1.若此故事里林溦也能重生,完全可以将林清取而代之。
2.若林清远嫁,她拥有的权力将荡然无存。”
老板道:“照你这么说,这故事想成为经典文学,除了林清将林父取而代之,别的都不行?可这种写法大众难以接受啊!有违孝义,不符合我国人民内心朴素的感情,没人会看。”
我道:“想成为经典文学还是难,就这篇小说来看,如果能对父权发起抗争,或许能成为不错的复仇文学,但经典与否还得经过时间洗礼。”
老板道:“你说说看,具体要如何抗争?我用我丰富的网文阅读经验给你参谋参谋。”
我道:“就像老板说的,林清重生后不向林溦、林母出手,而是转换思路,将林父取而代之。”
老板道:“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在那种时代,将父亲取而代之?太荒唐了,读者看完前两章就不会看了!”
我道:“读者怎么想,并不重要,不过你说荒唐,确实荒唐,不符合逻辑。但可以退而求其次,比如,扶持傀儡将林父取而代之。另一个思路,安排林清的亲生母亲、或林家主母取代林父,形成母权掌控的局面。”
老板道:“如果是林主母掌权,林清母女不会过得更惨吗?”
我道:“不一定。林主母杀死林清母亲,主要是林清母亲威胁到了她的地位,当这个家不再存在男主人时,身为正妻的她自动成为掌权者,两人的竞争自动消解,变更为无法逾越的上下级关系。此时,在林主母眼中,她俩已成了林家的枝叶,那又为何要加以摧残呢?”
老板不由得张大了嘴:“小姑娘,这样的小说谁会看啊?”
“写得好,自然是有人看的。”
“你要不要写小说,到时候我卖你的书。”
“我要高考,还要上大学,还要工作,哪有时间写小说?”
“小朋友,你既然会写,为什么不写?你太无趣了!你知不知道人为什么要读小说?”老板问我。
但他不等我说就自问自答:“因为它们有趣。尤其是网络小说,里面的人生,无论是痛还是爽,都和现实乏味的人生截然不同。我们读小说,就是想获得另一种人生体验。写小说就更不用说了,你甚至是在创作一种人生体验。”他话锋一转,道:“谈了这么久,小朋友,要不要买下这本书?或许会做一个美梦哦!我看你骨骼清奇,两块钱便宜卖给你怎么样?”
我道:“不要,我已经看完了。”
“看完了,可以再看一遍嘛!”
“我讨厌言情小说。”
“为什么?你讨厌谈恋爱?”
“我只是讨厌这种规训女性的言情小说。”
“一本言情小说怎么可能会规训女性?它又不是《女戒》!”
我道:“这是一种更高级的规训。面向女性的文艺作品会不遗余力地讴歌爱情,面向男性的网络小说却不是这样,他们打怪升级、成就自我后,年轻漂亮的美人自然就有了。一个把爱情当做美好的体验、毕生的追求,另一个则把爱情当做胜利的附属赠品,接受着这种规训长大的男女会有怎样的潜意识?我想这都不用我说,为了避免这种有意识的引导,我基本不读言情小说。”
老板道:“你把因果搞反了吧?难道不是因为女人喜欢看言情,面向女性的作品才写言情?”
我道:“这两者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当一个群体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偏好,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某种有意识的引导了。”
老板说:“这是阴谋论。”
我道:“这是社会科学。”
他拿出一本修真小说:“那这样,你买这本男频修真小说吧!你读玄幻修真,打怪升级,这样你就不会接受那劳什子引导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