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1/2)

    “这”

    朱煦挠了挠大胡,关于现在大明的土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了解。

    而知识渊博的李景隆,适时地接过话来,扮演好了朱棣给他的捧哏角

    “太祖皇帝开国鼎业,定的是继承自宋元的土地制度,也就是两田制。”

    “大明的土地质被分为官田和私田两,其中官田约120余万顷,大概占七分之一,私田约720余万顷,占七分之六,总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顿了顿,复又说:“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对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籍没的田产譬如平伪吴王张士诚的时候,便尽籍伪吴权贵所有田产划为官田。苏、松、嘉、湖地区的恶富民豪,大多也因连坐罪,被没收了田产。”

    所谓恶富民豪,嗯,其实就是自宋末传承至元末盘踞在苏、松、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勋贵等田产,还有屯田,分为军屯、商屯、民屯,后两者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军屯,太祖皇帝规定每亩收租一斗,其他的便用于卫所官军俸粮生活。”

    “私田则由鱼鳞册统计,分总图和分图两。分图以里甲为单位,再以若里的分图汇总为乡为单位的总图,每十年更新一次。”

    李景隆思考了片刻,说:“如果第一,生产粮的全资料,如耕地、耕这些归谁所有来算的话大明的官田属于国家所有,分给皇室、藩王、勋贵、军队使用,而私田则属于农夫或地主。”

    “第二,生产粮与拥有粮的人相互间于什么地位,则是地主与佃农,以及自耕农,两者皆有。第三最终归谁分,也据第二而产生。”

    姜星火,他说的很详细,显然是个有知识的公哥,并非是单纯的秦淮飘客。

    而朱煦此时,显然对李景隆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观。

    朱煦心:“没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东西倒是懂得还不少。”

    “你说的很好,那我接朝代的区别,简要讲讲唐朝、宋朝、元朝的这三,你们听一听,跟现在有什么区别,由此来理解土地制度的演。”

    姜星火缓缓说:“唐朝初期,关陇军功贵族集团,继承了自西魏、北周、大隋以来的均田制,适应隋末战后人锐减的况;唐朝中期,由于安史之的破坏和土地兼并的严重,放弃了均田制,转用租佣调制,承认土地私有;唐朝后期,为了减少百姓负担同时也是为了效收税,行了两税制改革总来说,唐朝的土地制度是由国家所有,逐步过渡到地主与自耕农所有,最后过度到大地主所有,税收制度也随着土地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到了宋代,由于宽松的经济政策,不抑制私人土地兼并,因此国家所有的土地大幅减少,土地制度基本以地主所有为主,自耕农所有为辅。”

    “而正是因为土地制度的原因,地主会竭尽全力行土地兼并,必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

    “所以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试图从‘生产资料’方面补助自耕农,抑制土地兼并。”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