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十一卫【求月票】(1/2)

    十一卫【求月票!】

    “父皇这是在防着俺啊。”

    朱煦最近大脑袋瓜越来越聪明,再加上设地,他上就意识到,这里面父皇固然有把南军良将调走,借机彻底整合南军残,确保对大明所有军队的绝对控制权的考虑。

    恐怕也未尝没有一石二鸟,让自己远离亲信将领和队的打算。

    毕竟,自己是要去北直隶主持变法更化的推行,而北直隶地区,也就是所谓的“靖难三府”北平、保定、永平,又恰恰是燕军的起家之地、本所在。

    父皇肯定会想到,若是有亲信燕军队在自己边,自己也来一次靖难之役可怎么办?

    所以,既然放自己去北直隶,恐怕代价就是自己不能碰军权。

    一丝一毫都不能。

    当然了,这也不意味着父皇就一定是刻意针对自己,毕竟不自己是否到北直隶,父皇恐怕都会这么,大哥去北直隶,也是一样的结果

    父皇的真实目的,恐怕还是调走南军良将,借机彻底整合大明所有军队,把军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回陛,臣以为此事是极妥当的,徐辉祖、平安、盛庸,虽有悖逆之举,但如今已然顺服,又皆一时良将,弃之可惜诸将在北地素无基,将诸藩献还朝廷的三护卫一由他们指挥,既可以到互相制约不使某支军队大,又可以发挥这些良将的能力。”

    这边茹瑺则是斟酌着回答

    朱棣打算,借刀杀人!

    这便是说,北防线的西段,肃王、庆王,早已献还了三护卫,这六个护卫的兵,朱棣早已派将领前去整编重训了。

    靖难之役,不仅把几大王的兵全都纠缠了来,而且随着朱棣的二十余万燕军主力南,现在大明帝国的北防线东段可谓是极度空虚。

    朱棣先是表扬了一李景隆所率使团的工作,铺开了地图,直接上匕首。

    而只有理好军队的事,朱棣才能安心推更化变法。

    须知,大明的一个卫,满编制是五千六百人,十一个卫,那就是六万一千六百人,而且,这还是没计算师的前提

    “故此,为了征伐日本考虑,朕在山东布政使司,设立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成立备倭军!”

    而北防线的东段,代王的封地已经被削,辽王的封地也迁到了荆州府(均为朱允炆所为),燕王朱棣裹挟着宁王朱权靖难,谷王前段时间行谋逆之事被朱棣圈禁。

    因此,朱棣鉴于山东地区的实际况,以及将要征伐日本的未来,决定单独设立山东备倭都指挥使司,用来专门准备作为征伐日本的前基地。

    这是要让投降的南军和梅殷的淮南屯军,整编后去当征日队的意思。

    之所以要在更化变法的会议上提到军队调整,便是因为朱棣作为大明最大的军,又是刚刚造反篡位得到皇位,整顿军队在他坐稳了皇位后,才是等大事。

    “要么不,要么绝”、“好用就往死里用”。

    聪明人很快就揣测到了朱棣的意图。

    军队的事,文官集团本就无权涉,明初洪武永乐二朝尤其重武轻文的,武臣勋贵集团实力大,一票开国、靖难的武勋坐镇五军都督府,文官半嘴的余地都无。

    所以,你当朱棣瞎吗?

    可问题就在于,山东都指挥使司哪来的这么多兵力分给山东备倭司?

    北防线的中端,秦王(朱棣二哥一脉)、晋王(朱棣三哥一脉),始终没有献还三护卫,朱棣诸事繁多,暂时没他们,也不打算直接动武之前让丘福和顾成集结军队威吓了一,又挑拨其斗,现在秦王和晋王都老实多了。

    北方非嫡系军队的事理完了,接来自然是理南方的非嫡系队。

    徐辉祖、平安、盛庸等南军名将需要罪立功,给朱棣三件事当投名状,方才算是真的落地。

    用来打日本,考虑到大明的后勤海运能力,维持十万人的补给确实已经是相对极限的状态毕竟元朝攻伐日本,其实也是这个兵力,不是没兵,而是跨海补给维持起来比较考验运力,山东备倭司的兵力数量是没问题的。

    “即墨营负责理四个卫,大嵩卫、鳌山卫、灵山卫、安东卫。”

    但由于山东的卫所都隶属于都指挥使司理,山东又是靖难战火重灾区,如今重建后的山东都指挥使司的军务比较繁重,现了忙不过来的况,无法专心为征伐日本行相应的准备工作,或者说山东都指挥使司自的资源也不足以支撑这项庞大的工程。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