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号鸟必死——太平天国败亡140(1/1)

    一百四十年前的南京城,刚满五十岁的洪秀全在围困和绝望中度过自已人生的最后一月。这个因求仕不成、郁不得志的满清学,不甘心沉沦一生,借助“拜上帝教”的衣钵,在十九世纪的中国掀起了一场造成数百万人失去生命的政治风暴。可是,在即将走向成功的时候,他的天国却象未完工的大厦一样倾倒来。太平天国,永远成为一个昙一现的历史名词。我常常怀着猎奇的心态去解读这个闪电般逝去的天国。为什么在满清王朝危机四伏、困、各地揭竿而起的大好时机,太平天国没有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难仅仅是由于“起,剪小辫,国家有难,湖南了个了曾国藩?”或是因为史书上常说的“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很多人也认为洪秀全的腐败行为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覆灭,这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表面现象,当时的清廷同样腐朽,八旗绿营也毫无战斗力。我不认为是英雄创造了历史,但领袖的个人行为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历史前的方向,这是不可否认的。我们都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理。在上小学时,我也学过一篇课文,叫寒号鸟。这类鸟儿是那有一顿饱一顿,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明天吃什么的主儿。每当秋天来临,别的动都在忙着未雨绸繆,加快安乐窝的建造力度,为过冬好准备。只有这个寒号鸟天天无所事事,晒着秋天的太,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全然不危险已在向自已靠近。严冬一来,寒号鸟必死。重读寒号鸟一文,再看看洪秀全、杨秀清之,怎么看怎么象!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万众簇拥了南京城,达到他个人事业的峰。这个时候的洪秀全,大概不会想到,仅在十一年后,他的一切同样也会消失在这个东南大都市里。

    这个时候的洪秀全,一定会认为,他取得了“成功”因为千万军民的礼拜挡住了他的视线;繁似锦的江南早阻滞了他的思想;面若桃的红粉佳人迷惑了他的心境。洪秀全认为,他已经走到了成功的峰,他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了。事实,这个时候,严冬刚刚开始。定都南京的太平天国,仅占有南京、扬州、镇江三城,人土地都远不及满清的十分之一。从军力上讲,太平军虽号称五十万,但能战斗的队仅在20万人左右,和百万清军相比显然差距很大。这时的太平天国,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艰苦的战斗刚刚开始。所以说,定都南京不是对是错,对太平天国来说,都是一个新的。但遗憾的是,洪秀全把这个当成了终。到了南京以后,洪秀全、杨秀清们主要了四件事:盖房、选妃、摆谱、护院。首选先是大兴土木,修建天王府、东王府等各个豪宅,以供自已享受。太平天国修王府,即使在南京最艰难的1854年和1858年都未停止,所费之,令人吃惊。其次是选嫔妃供自已享乐,洪秀全有正式嫔妃80余人,杨秀清也不示弱,其余各王都是广置后。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选妃之事一直未断。相比之,救了大清的曾国藩算是可怜的,找个贴丫环还担心人家说三四。第三是摆谱南京后,洪秀全就再也未京门一步,普通的太平军将士想看一领导都不可能了。洪秀全即使在南京城行,也是百人随行,前呼后拥,路边行人皆需跪,好不威风。革命尚未成功,领袖就成了这个样,革命又如何成功?第四是护院。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就失去了主动,主要军事行动都是两个目的,一是确保天京的安全,二是为天京筹粮,推翻满清的宏伟战略目标变成了想方设法保护自已的安乐窝。读鸿门宴一文,范增对项羽说:刘在山东时,是个小混混,贪财好,现在了,一分钱不要,一个女也不找,看样这小志气不小啊。一定要除掉他!同样,朱元璋南京城时,也打了“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旗号。朱和尚并不贪恋南京的繁华,多次亲率大军外征讨。他的话说:不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怎么能睡安稳呢?历史上早有教训,可洪秀全却不懂,可惜。洪秀全之败,不是输给满清;不是输给曾国藩,而是输给了他自已。历史一再验证这个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