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2/2)

    宋玉延对此有些许疚,为她一直以来这么忽悠和瞒骗唐枝而到心虚疚,可惜她无法说明自己的来历,万一唐枝无法接受呢?所有有时候她会告诉自己,这是善意的谎言。

    宋玉延跟唐枝去钱塘江观察海塘后,宋冰、烈婶便一如既往地走街串巷,让他们完全闲来是不可能的,他们见到杭州有这么多新奇的玩意儿,便想收购一些带回明州贩卖,当赚笔路费。

    明州的颇有规模的海塘最早的修筑记录是王安石在鄞县为县令时让人修筑的海塘,故而又名“王公堤”。修筑的方法与钱塘江海塘相同,当然,在他修筑之前,隔余姚县的县令谢景初便已经修筑了一条2.8万尺的海塘,还请他帮忙写了一篇《余姚县海塘记》。

    等宋玉延跟唐枝从海塘那儿回来时,他们又买了一辆驴车,还装了不少货……

    这办法修筑的海塘几乎年年都会被海浪冲毁,故而每年每任县令几乎都会补修海塘。

    唐枝听她说想见识海塘,可联系到她帮宋氏族里规划和修筑的河渠,她突然便明白了什么。也没有说破,而是,假装她又信了。

    总而言之,钱塘江海塘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生产平的发展历史,宋玉延有必要亲见证一那些早已被淘汰的技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果然,自从二十一叔跟烈婶蹭了商队的车之后,买卖的那颗心又开始躁动了。

    ____

    钱塘江的海塘一直到清代,人们才想用石塘来代替“石囤木桩”塘,到了民国时期才开始使用混凝土材料。

    宋玉延:“……”

    另外,她也想从中学习,然后回到明州后便能给唐浩提供一些建议。

    一百年前,吴国的国君钱镠便曾令修筑海塘,而唐代用的土塘总是容易被冲毁,故而他采用了“石囤木桩法”,就是将石用竹编的笼里,然后放在海岸,再用木桩将石笼固定在中间,再在上面加上石块,增加堤的重量。

    宋玉延没见着王安石大佬的影,明州自然也没有初成规模的海塘,有的也就是百姓自发修筑的散的海塘。

    而这办法几乎是目前生产平能到达的最好的了,那李冰修都江堰,用的也是将石竹笼里,堆填一个堰来,这法叫“楗尾”,故而又称为“楗尾堰”。

    宋玉延知盐碱地可以植白蜡树,但是树也不是办法,最好的还是要修筑海塘。

    笋儿在杭州待的这些日里,学问也是见了,若非宋玉延要回明州

    她们一直在杭州待到二月中旬,整个江南地区已经开始雨绵绵的梅雨时节,宋玉延还是有些受不了这天气的,她们带的换洗的衣也不多,不如在家自在,于是她跟唐枝、二十一叔、烈婶商议过后,便决定回明州了。

    唐浩自当县丞以来,便时常为海,使得土地盐碱化、农田受灾中等问题而疼不已。恰巧朝廷上都颇为重视治河以及利工程,若是能修筑一些海塘工程,也是政绩一件。

    当然,考虑到他们也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因为宋夭夭嫁去了,而开启养老模式便有些虚度时光了,他们能找到事,便是找到了乐趣和方向。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