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2)

    如何到将士一?”

    庆之和祖老大均大吃一惊,原来这第三问,却是随机而设。

    庆之沉片刻,朗朗答,“为将者,智信仁勇严,自不必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更是无须多言。在浅见,必使上,因势利导,不过能否到,庆之不敢妄断。”

    济缓缓起,从室箱箧里,取六卷帛书,到庆之手里,平静,“你要的东西,就在这里了。”

    庆之愕然,祖老大也是一,“就这么简单,檀公兵法就得到了?”

    济大笑,“你们觉得又有多难,先祖本就期望,所著兵法传世,只是不希望,心血落宵小之人手中。

    他对于传人,只有两个要求:其一,知兵者乃凶事,不擅企祸端,有兼济天怀;其二,谋略从心,坐言起行,不拘泥于纸上谈兵。”

    庆之自叹弗如,推却,“如此珍贵之,庆之受之有愧。”他扫了一帛书封卷,上写“三十六策”章草四字,想来应是此兵书之名。

    济纳罕,“不是送你的,先祖手札,如何能在吾辈中遗失,如果你愿意,可以在西首竹舍中抄录,在敝多住几日也是可以的。”

    祖老大和庆之对望一,都松了气,原来如此,想来庆之既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庆之激不尽,欣然允诺。他二人当日住,与济山野蔬,三人秉烛夜谈,也甚是投缘。

    其后二日,庆之自是手笔不停,将六卷兵法一一抄录,每每思之,越觉得妙绝。原来此书将兵法,总结成三十六个计谋,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记,每卷六计,每计在解说后,都附以真实战例,有的是檀公亲历的大小战役,有的是他总结的历代名战。

    混战计中有一计,名曰“金蝉脱壳”,所谓“存其形,完其势”,在对战时保存阵地的原形,一步完备主力转移的态势,达到其不意的效果,可攻退可守,像金蝉脱去了外壳,悠游于天地,而不被人察觉。檀公再辅以,“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之例,一步阐述了此计的妙用。

    平生遇知己,山中岁月。三人偶然闲谈,说起檀公,沙门济慨叹连连。

    檀将军本自寒门,年幼失怙,为一家生计,少年时就投谢玄创立的北府兵。其后,他跟随刘宋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戎半生,一路南征北讨,平生未尝大败。他奠立刘宋基业,辅佐三朝,更数度北伐,功勋卓著,却在文帝病重,朝堂更迭之际,冠以莫须有的谋逆之罪,与其七全数抄斩。

    据说檀公被冤杀那一日,京师建康地震不止,田间生许多白,有歌谣传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济之父正是檀公幼孙,侥幸活命,隐居齐云山,曾费数年,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亲手垒成此庙,以偷偷追思一门亡灵,其中佛陀之相,正是以印象中的祖父英姿塑成。他本想舍寺,无奈不能断了檀门香火,只好躬耕于山

    济乃是家中幼,自幼熟知父亲心思,从小发愿佛门,弱冠受牒后,自辟竹舍,修行于此,时时看顾本寺,不致荒草埋没。

    祖老大和陈庆之闻之,都唏嘘伤不已,当真名将如人,不许人间见白

    刘宋冤杀檀将军,自断城后,不过二十年,被萧齐所代,萧齐不修德政,不过二十年,又被自家侄所篡。石城往事如烟,时过境迁,只有这座小小的筹沙寺,隐没于云海松涛之间,静静伫立。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