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2)

    十年弹指而逝,普通六年,昭明太不幸薨逝,石城里,百姓痛哭载,如丧考妣。

    一行人行经半月,到达彭城,自是歇息整顿,接边境诸项军务。

    两人又叙了会闲话,不久后,庆之告辞离去,在他渐行渐远之际,耳畔传来恩师,滔滔诵之声,其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多年以来,太勤政,素有“恭俭自居,仁柔人”之名;他于鸿鹄苑中,筑有一清简书阁,题名“古玄圃”,收藏天书册三万卷,并引纳饱学之士,以“事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选录周代至今的诗文辞赋,编撰《文选》一书,浩浩共三十卷。一时之间,梁朝名才云集,文风鼎盛,晋宋以来,从未有过。

    庆之知,恩师尽是谦词,想来定是他,极为满意之作。

    为师行将就木,已是半埋黄土之人,官声仕途,乃至命,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一朝挂冠去,淹留在诗书。

    清谈大会上,萧衍被范缜的才识胆折服,令提他为尚书左丞,而对于崇佛一事,当也冷淡了几分。

    第27章 

    无人赏节,途自抱贞心。

    沈约把它给庆之,微微得意,“这是我晚年潜心所得,不过是关于诗歌格律的一丝浅见,我知你志不在此,帮我给昭明那孩吧。”

    对于起用范缜,萧衍颇为踟蹰,于是在国监明堂,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清谈大会,请朝廷重臣,乃至得僧,名门大儒,来挑战他的神灭论。

    梁帝萧衍不胜哀痛,他膝,除了豫章王萧综,尚属年幼,为了防止有心人利用,拥立萧综为太,萧衍诏令豫章王,领镇北将军,徐州刺史,镇守彭城,并命陈庆之持假节,率领二千人,沿途护送。

    沈约从木箱里,取一卷帛书,只见封条上,以飞白书以“四声八病”,想来是此卷书名。

    皓首埋案牍,孜孜疲梦寐。

    其时,上千士监,立在堂外围观,明堂上,范缜单枪匹,思绪缜密,若悬河,连续三天三夜,力抗对方上百名朝臣名士,不落风,令整个朝野,为之震撼。

    自西晋以来,清谈成风,士族名聚宴饮,常常手挥麈尾,大谈老庄、周易、佛经等玄学,剖析义理,互相论辩。不过如此规模盛大,人才济济,论题周遍的,却是绝无仅有。

    两人多年未见,日日在驿馆相聚,谈天喝酒,好不快活,祖老大也数度带庆之,到他的城北军营转转。

    两人谈起边境战局,祖老大豪气

    沈约轻抚颌须,忽然慈蔼,“王度、太与你,是老夫半生以来,最为看重栽培的弟衡可传吾,昭明可传吾文,庆之可传吾史,老夫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庆之泪盈框,一时之间,所有劝阻的话,都哽咽在了肚里。

    对于沈约的矢志决,梁帝萧衍,还是给予了最后的宽容,保留了其尚书令一职,不过不允许他再上朝议政,并架空了他尚书台的实权,由左右仆,其实就是令沈约,在自家府邸,安度晚年。

    祖老大随平北将军、原徐州刺史昌义之,曾数度抗击北魏,升威漠将军(镇外将军第十四班,总计二十四班,班为尊),领骑兵校尉,此刻也正驻守彭城。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