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3/3)

    林知夏被他勾得心难耐,偏偏端起一副严肃的态度:“我想说……”

    “什么?”江逾白反问

    林知夏有意戏耍他。她开始转移话题:“古生学是地质学的基础,琥珀里的生反映了古环境的信息,有助于寻找各各样的矿产资源……”

    “我明白了,”江逾白打断她的话,“林老师。”

    林知夏即兴扮演起老师的角:“老师刚才的那些话,都是反复调的重,期末考试要考的,你现在走神,不认真听,老师真的没办法了。”

    江逾白附到她耳边:“我走神是因为……”他的指尖划过她领:“看到了你的衬衫扣。”

    林知夏被他激发一阵战栗的微

    她不讲话,他就问她:“怎么了?”

    林知夏搭住他的手背,他自言自语:“果然还是扣系得太。”

    他像是一个很好心的学生:“我帮你把扣松开……”他描述:“会比现在舒服。”

    江逾白以前不是这样的。他曾经是一个听两句好话就会脸红的男孩。这些年来,他确实成了不少……林知夏越细想,心。而她向来不会压抑自己的绪,她索扯着江逾白倒在床上。

    林知夏在江逾白的家里度过了一个周末,两人的生活可谓里调油。

    林知夏也通过沈昭华教授的关系,联系到了何远骞——何远骞是沈负暄的爸爸,也是国家级的古生学教授。他收到林知夏发过去的琥珀照片,隔天就回复了她。

    何远骞说,那一批琥珀极其珍贵,有些是尚未发现的。林知夏可以把琥珀借给他们研究四年,四年之后,论文成功发表,他们就会返还琥珀。这研究模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里比较常见——古生学的专家们与收藏家们合作,签订合同,约定期限,时间一到,就把收藏品原封不动地返还。

    林知夏又问了一遍:“真的不需要永久捐赠吗?”

    周一早晨,何远骞用邮件答复:“林教授您好,建议考虑永久捐赠博馆。”

    博馆是林知夏最喜去的地方。她小时候就有一个心愿,她想和江逾白一起转遍全世界的博馆,何远骞的建议落到了林知夏的心坎上。

    当天午,林知夏抱着琥珀盒,亲自去了一趟地球科学学院。她签署了一份为期四年的琥珀研究协议书,又见到了何远骞教授本人。

    何远骞约莫五十岁左右,量瘦,发鬓微白,着金丝边框镜,颇有一文人书卷气,眉又与沈负暄有七分相似,林知夏与他对视片刻,仿佛见到了五十岁的沈负暄。

    何远骞是个随和而健谈的人。

    他着一双手,一边拭琥珀,一边与林知夏聊起沈负暄。他说,沈负暄刚从基层调回来,目前在省城工作,早晚归的,蛮有事业心。

    沈负暄立志从政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朋友圈。

    林知夏听闻他的近况,丝毫没到意外。

    何远骞教授却说,为了谢林知夏的慷慨援助,他想请林知夏吃一顿饭,顺便叫上沈负暄,还有他课题组里的研究生们——每年四月,何教授都会组织一场聚餐,因为,四月一过,天气转,他就要带着学生们外考察。

    林知夏谢绝了何远骞的好意。她明天就要差香港,晚上必须收拾行李,她还要在香港待上两周,等她返回省城,何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早就赶去省外的研究基地了。

    当晚的月亮很圆,光镶嵌一圈银边,恍如一玉雕的圆盘。

    林泽秋相当兴。

    他盘坐在地上,动作麻利地叠衣服。

    窗帘随风浮动,月光,林泽秋压行李箱,又掏手机,看了一遍“香港旅行攻略”。随后,他开微信,编辑了一条朋友圈:“明天开始,香港差两周。”

    香港是一个靠海的城市,而林泽秋从未亲见过大海。正如他的妹妹林知夏一样,他对海岛城市有一隐隐约约的天然向往。

    但他犹豫片刻,终归没有发那条朋友圈。他一年都都不怎么发动态,除了给商家集赞打折——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大约是个穷酸的人。

    林泽秋的思索片刻,林知夏就闯他的房间:“哥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