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规划未来(1/2)

    但杨沫沫却不能像杨家众人那样、慢慢的把心里的悲痛藏起来,因为这是她穿越到北宋后,第一次亲验了古代社会残酷的一面,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古代女的悲惨命运。也许对杨七娘来说,当王家的童养媳虽自小就必须和家人分离,但去了王家后杨七娘至少从此以后能够吃饱穿、少受苦儿,所以若是着古人的标准来评判,杨七娘给王家当童养媳其实也算不上是什么坏事儿……但若是此事放在杨沫沫上、杨沫沫定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毕竟杨沫沫是来自一个男女平等、婚姻平等自主的民主社会,她怎么可能容忍自己小小年纪就成为人家的童养媳呢?杨沫沫骨的刻着现代的观念,她只崇尚自由、平等且有的婚姻,北宋这父母包办或是买卖的盲婚哑嫁,杨沫沫是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于是经历了杨七娘一事后,杨沫沫开始刻的反思,开始迫自己审视的大环境。杨七娘的命运给杨沫沫上了沉重的一课,让她决定自小就把自己以后的路给规划好,让她决定从小开始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杨沫沫知单凭她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但她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至少让自己不要走上和杨七娘一样或是类似的路……杨沫沫一连想了好几天,最终从这次杨家的难关悟了一个很简单、很现实的理———钱,有钱你才能吃饱穿,有钱你才能少受命运的摆布。现代人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杨沫沫认为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古代,同时她还认识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钱财都在许多事上起着关键和决定的作用……就拿杨家这一次的劫难来说,假如杨家十分有钱、家里的钱财足够让全家人不活都能安安稳稳的过个一年半载,那就本不会存在因不果腹而被迫送女一事,杨七娘也不会被迫成为王家的童养媳,她完全可以等再大些才同人家说亲。想通这一后,杨沫沫决心取杨七娘这个教训,从小就开始自自立、并努力的学一些能在古代傍的本事让自己有安全,同时她还打定主意以后适当的帮杨家想一些赚钱的,尽可能的帮忙改善杨家的家境。如果因环境限制杨沫沫不到这一,那她也至少要到自己能够养活自己、不拖累家人,以免像杨七娘一样被迫被送去给人家当童养媳,或是走上别的什么悲惨的路。落、日升月落,日一晃就又过了两个多月,杨沫沫也慢慢的适应了自己的新份,对扮演小娃娃一事已练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并常常给杨家一家人带来声笑语。这两个多月来闽南一带一直都风调雨顺,杨家大小事务也都十分如人意,不但杨大海捕鱼每每都大有收获,就连田地里的稻也得甚好,让人一看就知今年会有个好收成。最能让杨家人重展笑颜的,乃是这三个月来、杨七娘每个月都能回杨家小住上几日,说说她在王家的形,以及和王家人的相况。幸好杨七娘说王家人待她都如亲闺女般,柳氏这个婆母更是一都没刁难她,杨七娘这话总算让杨大夫妇了这三个月来的第一个笑容,见杨七娘在王家的日确实过得比以前好、也没在王家受什么罪,他们心里对杨七娘的疚也才减少了一些。此时杨沫沫恰好快要满周岁了,刘氏打前几天就开始同杨大商量着,提议好好的把这“抓周儿”礼给办一办,请几个亲朋好友到家里闹、闹,毕竟杨家只剩杨沫沫这么一个闺女了,而此时家里的况也比先前好上了许多,于是杨大便同意了刘氏的提议,决定一家人闹闹的替即将满周岁的杨沫沫举行“抓周儿”礼。杨沫沫以前就听说过古时候的小儿满周岁除了摆满月酒外,还会举行一个有趣的“抓周儿”礼,现代社会许多地方也都还保留着这个风俗。不过随着社会的步和发展,现代社会只会在床上放着象征“文房四宝”的事,让才满周岁的娃娃自行抓取,整个过程比古代简化了许多。杨沫沫觉得古代的抓周儿礼一定比现代要有趣上许多,至少让小儿抓的事一定会是真材实料,于是杨沫沫便一直盼望举行抓周儿礼的日到来,想亲目睹古时候的人家是如何给婴孩举办抓周儿礼的。在杨沫沫的盼望中,很快就到了她满周岁的日,刘氏一大早就起来张罗着各事务,穿街走巷的去村里同人家借这样、那样的事,一直到给杨沫沫抓周儿的事准备得差不多了,刘氏才了船改到厨房里给大家伙煮寿面,而一早就接到邀请的亲朋好友也都陆陆续续的前来杨家贺。

    北宋闽南一带虽然也盛行这小儿“抓周儿”礼,但直到杨沫沫见来贺的客人不多、且他们都只在船上寻了个地方坐着闲聊,杨沫沫才明白小岞村当地人,在小儿周岁时并不搭棚大办酒席,也不会帖请客,只会遣人前去捎个话儿、请上几个近亲好友到家里来闹一番。大概是因为没有搭棚办酒席的缘故,前来杨家恭贺的近亲好友也都没送什么大礼儿,更不会像富贵人家那样一手就是什么金锁片、银镯等,受邀请的近亲好友只拎着一些给小儿的吃和小玩意儿前来贺,同平常串门没多大区别。不过当杨大抱着杨沫沫来同这些近亲好友见礼时,他们都会据当地小儿初见辈的习俗,用一挂白线拴上几个铜钱,边说着些吉利的话儿、边把那栓了铜钱的白线在杨沫沫的脖上。杨沫沫听着大家伙儿谈论了半天,才知杨家近亲好友的这个举动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人称它为“挂线”,是一给小儿送祝福的举动。杨沫沫刚刚被挂了满白线,杨二的媳妇方氏就把她给抱走了,因刘氏忙着给大家伙儿煮寿面,所以给杨沫沫这个抓周儿的主角洗澡的任务就给方氏了。方氏用替杨沫沫梳洗净后,还替她换上了新衣、新帽、新鞋和新袜,这些新衣服都是大红的,让“伪萝莉”杨沫沫穿着到有些别扭,最让她到别扭的是方氏最后还在她的额心了一朱红……这让杨沫沫看起来活脱脱像从年画里抱来的胖娃娃,更是让她别扭得直想钻地底去。但方氏可不会给杨沫沫躲起来的机会,况且就杨沫沫这小板儿,没人抱着她移动她哪儿都躲不了!只见方氏把杨沫沫梳洗装扮完抱来后,杨大便在船上摆了一张小小的供桌,随后把祭拜用的事一一摆好后,这事摆好了杨大就开始焚香祭拜祖先,以这样的方式告诉祖先小儿满周岁的讯息,祈求祖先能保佑小儿健康成。祭拜完祖先后,杨沫沫就被抱到了船舱比较宽敞的一地方,那地方中间并列放着两张矮矮的方桌,方桌上面铺着平日里被刘氏压在箱底的大红布,杨沫沫从杨大的怀里偷偷的把探了去,发现那铺了布的矮方桌上放满了许多她以前没见过的新鲜事……只见矮方桌上放有象征着“士”的印章、释经卷、文房四宝等,还有象征着“商”的算盘、铜钱、帐册等,除此之外还有首饰、朵、胭脂,吃、儿戏等杂,这些事让杨沫沫看的,并暗暗的疼———这么多事摆在那儿,一会儿她究竟要抓哪样?杨沫沫正看着那一大堆事犯难,方氏已替刘氏再抱了一堆她去村里借来的事,方氏边把怀里的事往矮桌上放,边对杨大:“老爷让大嫂准备的事只够给小抓周儿用,我们八娘是丫,得再添这些去。”杨大闻言一脸激的说:“还是弟妹想的周全,让弟妹多cao心了。”“都是自家人,大哥您同我客气啥啊?”杨沫沫没心思听杨大和方氏说客话,只一个劲的探着小脑袋,努力的把方氏新加去的事尽收底,只见方氏往矮桌那一堆事里又加了铲、勺、剪、尺以及绣线、等几样刺绣用,杨沫沫一看就知这些事是女孩儿抓周儿才需要的,若是男孩儿抓周先前那几样事就足够了。待方氏把矮桌上的事呈半弧形摆好了,杨大才把杨沫沫放在了矮桌上、让她坐在那堆事中间,待杨沫沫坐稳了杨大才悄悄的退开,围着杨沫沫的人也立时都闭了嘴儿、不给她任何诱导,只屏住呼睁大睛看着杨沫沫的一举一动。杨沫沫知众人都在等她伸手在这堆事里抓几样来,好借着抓的事来测卜自己的志趣、前途和将来大后要从事的事务,杨沫沫知她今天抓的事,很可能代表着日后杨家重培养她的方向……这杨沫沫虽然不信这抓周儿礼能卜测的前途,可古人却是十分信奉这些风俗习惯、认为这是祖先给的启示,所以杨沫沫一都不敢有丝毫怠慢,打算先把周围事所代表的意思都分辨清楚了,再决定自己要抓什么事。杨沫沫对抓周儿这个习俗还是知一些的,知如果小儿先抓了印章,则代表其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而小儿如果先抓了文,则代表其大以后在读书上有天赋,必有一篇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儿先抓了算盘,则代表其将来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儿先抓剪、尺之类的纫用,或铲、勺之类的炊事用,则代表其大后善于料理家务。辈们自然希望小儿能抓前面几项、大后有息,但若是幼童先抓了吃、玩等,辈们也不能当场就斥其“好吃”、“贪玩”,也要说些“孩大之后必有福,善于及时行乐”等好听和吉利的话儿……(未完待续)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