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7

    一众书生先是瞠目结,因为此番言论闻所未闻,后来越听越是激动,只觉个个血沸腾,心澎湃,纷纷声叫好,簇拥着周肖平七嘴八议论起来。

    牧仲陵早已停碗筷仔细倾听,也是听得频频,此时不由自主拍桌:这周肖平见识广博,真乃我大宋之英才啊。

    这时,对面那蒙面女郎也已吃完,淡淡的接了一句:不过巧如簧,狼野心罢了。

    声音清脆柔,悦耳至极,竟然是标准的江北汝南音。

    牧仲陵在汝南大,因此一听她的音便已确定是乡音无疑,只是因为汝南位于江北腹地,之前早已为金国占据多年,现在也沦陷于蒙古,这么多年来牧仲陵从未遇到过来自故乡的人,如今在江南之地突然听到乡音,多少也有些亲切。

    不过听蒙面女对周肖平的评价颇差,牧仲陵心里颇有些不服气,只因她是女儿,不好与她争论,可心里偏偏又觉得那周肖平言之凿凿,句句珠玑,佩服之至,总是想着要为他说上几句公话,因此犹豫再三,终究也没忍,客客气气的:在以为这周肖平所言极是,而小娘却似不以为然,甚至颇有微词,其中缘由,可否示

    蒙面女郎丝毫没有普通女的羞涩忸怩之态,脆声:古人云,人者,天地之德,,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所以,作为万之灵的人,自当生于天地之间,堂堂正正,不同于畜牲,畜牲一生追求不过吃饱以及传宗接代而已。但是,在大宋皇帝里,天乃是代天牧民,天万民与一堆畜生无异,上至王侯将相,至贩夫走卒,在皇帝面前都是一样,   天一喜,可飞黄腾达,犬升天,天一怒,可人落地,株连九族。这样一来,皇帝靠着官厚禄收买人心,严刑峻法震慑万民,大宋之人,哪里有什么真心的忠诚可言呢?大宋大时,众臣必定尽心伺候主以求荣华富贵,若一旦侵,主有倾覆之险,这些的自然上改换门投靠,毕竟,臣有退路可退,大不了投降,继续别朝的臣谁的臣不是一样,有什么区别?普天之,历朝历代,有几个人和皇帝同生共死的?这才是大宋一盘散沙,乌合之众的本原因。

    如果依小娘所说,敌压境,大宋人都会选择投降或逃跑,那如何解释襄被围数年,守军仍然拼死抵抗呢?   牧仲陵多少有些不服气,话问

    襄城的军民没有选择,

    蒙面女语气平缓却定无疑的继续:第一,逃不了。襄已经被团团包围,要是能逃早逃了。第二,无法投降。这么多年来,蒙古人在襄死伤无数,就算现在有心投降,照之前蒙古军队的法,绝对屠城报复,犬不留。这样,襄城里的军民为了保命,除了拼死抵抗,本无路可走。这和是否是乌合之众没有关系的,更和什么忠报国扯不上任何关系。不要看这群书生在此群激昂,满腔血的谈阔论什么忠报国,要是让他们现在就去襄前线和蒙古人决一死战,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去的。

    吕柔听得频频,撇嘴:是咯,安全的时候最勇敢,肯定要表现的大义凛然一些,这样才能会到站在上指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气啊。

    面对实力明显大宋的蒙古铁骑,襄将士只有三条路,死战,投降,逃跑,你随便问一个临安城的大宋人,他们都会要求前方将士死战到底,绝不会有人支持投降,逃跑,因为支持死战,死的是别人不是自己,自己还能籍此博得国的好名声,而要支持投降,逃跑,前线将士倒是活命了,那自己上就要付代价,汉卖国贼的帽立刻会铺天盖地压来。

    蒙面女声调柔,却好似刀一般犀利,立刻将牧仲陵心里好不容易筑起的防线击溃,扪心自问,大敌当前,鼓励别人拿命去拼的确是非常容易和安全的,总不可能支持投降或者逃跑吧,那岂不是把自己瞬间置于的位置?等到自己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那肯定是另外一想法,让那皇帝去死好了,谁当皇帝自己还不是一样,凭什么要为皇帝去死?

    如小娘所说,岂非大宋人都要亡国了?   牧仲陵心里成一团,脱

    蒙面女微微摇,轻声否定:你错了。这世上本没有几个人有资格当得了亡国,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亡国,他的国没有了,主不成只有了,就是成为亡国了。而对其他万民来说,秦汉魏晋隋唐五代,虽然王朝更迭,皇帝换了无数,锦绣山河依旧,华夏衣冠文字仍在,华夏哪里亡了?国那里亡了?

    顿了一顿,蒙面女继续:所以,和普通百姓随时可以投降不同,皇帝是没有退路的,他输不起,投降也没用,一旦失败,亡国场就是死族灭,断绝孙。历代皇帝都是非常清楚这一的,能有十足把握取胜,则自然开战,开疆拓土,名垂万世,如没有把握取胜,则尽量不战,无论城镇土地,臣,甚至包括亲生女儿,都可以送给外敌,籍此可保自己暂时安稳,毕竟,江山小还是江山,臣还有臣,绝不会蠢到拿自己命去赌,看看历史上数不清的割地赔款,嫁女和亲,莫不如此?

    牧仲陵听得遍冰凉,心思急转,许久才:所以,如今大宋的症结在于臣和陛都不肯倾全力抗敌,臣随时可以投降逃跑,大不了换个主,陛则随时可为保全自己,把臣和疆土拱手送人,以求偏安,非到兵临城,不会死了这贿敌之心。

    所言甚是,正是如此。蒙面女称许

    牧仲陵想起路上所遇陈员外也是如此看法,如今被这蒙面女再次言中,心不由大焦急,拱手:小娘,实不相瞒,在姓牧名仲陵,忝为襄府禁军都虞侯,襄被围数年,目前炊尽粮绝,危在旦夕。在此次来京就是为求朝廷援兵,依小娘的分析,朝廷派援军的希望是否渺茫?

    吕柔担忧父母,听得援兵希望不大,不由大急,附耳对牧仲陵:师父,你问问那可有求援兵之法?

    那蒙面女好似听力极好,吕柔这么低的声音居然也能听见,诧异的轻声问:师父?   你们是师徒?

    牧仲陵和吕柔,在襄之时,在曾经教导过柔几日骑之术,所以平日都以师徒相称

    他虽然对这蒙面女颇有好,但仍然牢记吕文焕的叮嘱,没有吕柔的真实份。

    蒙面女若有所思地看了吕柔,还没有说什么,那俏丽的侍女看牧仲陵说得一本正经,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来,看你们二人熟络相知,哪里有半师徒的的样,分明是兄妹或夫妇才对,若要说是师徒,才像是撒谎骗人咯。

本章尚未完结,请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