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荀子的尴尬地位【求月票!】(2/2)

    第二个目的,则是利用日心说和万有引力能证明天人应理论是错误的,继而通过打击天人应理论,来推翻程朱理学。

    西侧打的曾,曾参,同样是孔的弟,则被认为是得孔心传的衣钵传人,依据是《论语》里,孔与曾关于忠恕之的对话有某心传的彩,以及一些记载中的关于孔传《孝经》于曾,曾又著《大学》当然了,其实曾在孔门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更主要的是对思孟学派的开创有先导之功。

    毕竟朱棣之前从来都没有特意留意过荀在儒家里的地位,而且朱棣好歹是皇帝,即便是没常识,也不能直接问荀排到第几位吧?因此,朱棣就用了委婉的方法。

    第三个目的,才是顺帮失去了天人应的皇权找一个新的外衣。

    东侧打的颜,便是颜回,这个不用说了,孔最心的弟

    他曾想过圣王究竟是会如何至无上,然而却未曾想过,或者说未敢想过,在荀的理论里,圣王只需要“治万变,材万,养万民”,便可以让百姓把圣王当成贵的帝王、当成至的天、亲切如父母、敬畏如神明。

    毫无疑问的是,这其中显然现了某些法家的思想。

    儒学,作为华夏历史上最大的思想派,可谓是影响远,尤其是经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便成为了历代封建王朝唯一认同的官方学说,到了如今的大明,已然是延及上千年。

    甚至说,圣王可以让百姓“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为之死断亡而愉者”。

    嗯,“圣王”之说,就是衍找到的“皇帝的新衣”。

    西侧第二位的孟,是四圣人里辈分最低的,但却获得了“亚圣”的称号,便是因为孟振臂呼,捍卫儒家的旗帜,完整而全面地继承了孔思想。

    所以朱棣才会这么问自己的好大儿。

    朱棣闻言,神微微一凛。

    因其对维护封建统治有极的作用,儒学得历代君王推崇,许多帝王都曾特意为儒家圣贤君们设立文庙以行奉祀,而孔庙,更是在全国遍地开

    也就是说,百姓会主动以艰苦的劳役来报答圣王的仁德,甚至于乐于为之赴死!

    ——荀在儒家的地位,为什么这么低?以至于朱棣几乎没有听过荀的这些理论。

    “炽儿,现在孔庙是如何享从祀的?”

    “《荀·国篇》曾言:礼义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德之威。”

    更重要的是,思还是孟统传承老师,便是说孔的儒家思想学说由曾参传思,思的门人再传孟,后人把思、孟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思上承曾参,启孟,在孔孟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所谓‘四’,便是孔东侧的颜思,西侧的曾、孟。”

    朱炽连忙解释:“孔庙主祀自然是大贤至圣先师孔享从祀则有三个等级,最的‘四’,其次是‘十二哲’,最后是东西两庑从祀的‘先贤先儒’。四十二哲人都在大成殿,在孔的两侧,越靠近孔的越尊贵。”

    “《荀·富国篇》亦曾言:治万变,材万,养万民,兼制天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故仁人在上,为之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

    因此,从孔庙的享从祀里,就能断定儒家历代大儒宗师们的后地位。

    衍的第一个目的,是为日心说和万有引力从儒家经典里,找到可以自洽的逻辑。

    这是最直观的判断。

    而东侧第二位的思,则不仅是孔的亲嫡孙,还受教于曾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个排位,是有大讲究的。

    但随即,一个大的疑问就从朱棣的心升起。

    伱把孔庙里享从祀的都给朕念一遍,朕就知排在什么地位了,而且还不丢脸。

    圣外王,法外儒,概莫如是。

    两位孔亲传弟在东西两侧打,这是照辈分来的。

    面对朱棣的问题,衍解释

    只要是有读书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孔庙。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